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核心素养本真课堂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核心素养本真课堂实践研究 > 研究总结

总结1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谢蓉  发布时间:2018-01-04  浏览次数:
 

总结

            谢蓉

体育教学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现出不少新的气象、新的景观,令人欣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曲解了新课标的某些理念,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忧患的现象。 

  一、刻意求新,热闹非凡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健康第一”,“三基”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只图课堂气氛活跃,而忽视了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于是,我们看到,在一些公开课和展示课上,执教老师为了充分弘扬“人文性”,极力增大授课内容的“创新含量”,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了诸多的教学形式。他们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看多媒体,一会儿分组讨论,五花八门,花里胡哨,热闹非凡,令人应接不暇。过分强调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使体育教学流于形式,身体练习这一课程目标实现的载体却很少涉及,课的运动量达不到学生的锻炼要求,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负荷刺激。一堂课就在热闹中结束,缺少的是课堂的有效性。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很多,但“热闹”恐怕不能算其中的一项。我想有一点应当明确:那就是我们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不要失去体育课的本质。任何的延伸与拓展都应以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为基点,不能喧宾夺主。

  二、顾了“主体”,失了“主导”

  课堂教学中需要认真处理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既要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体育教学的基本点,又要使体育教师为主导成为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根本保障。当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的主体真正做主”时,我们有些体育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学习结果无原则的迁就,放手让学生体验自己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学习的主体变为学习的“主宰”,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不作为”“乱作为”,课改不能因为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贬低甚至废弃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永远是一种双边活动,既离不开教师的教,也离不开学生的学,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不能失去教师的“主导”,在课改的舞台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又要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盲目追风、流于形式

  体育教学中盲目追风、刻意求新的现象似乎超过了其他学科,而尤为严重的是这种华而不实的课时常作为一种“典范”被纷纷仿效。不少学校近些年从推行“快乐体育”、“游戏化”教学开始,在观念上有着误解的倾向:体育就是简单地让学生快乐、让学生不断体验一般意义上的游戏。其实我们在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时不可忽视的是健康三维观中的身体健康。诚然,体育课中可以采用游戏并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及快乐学习,但那并非是惟一和主要的目标。体育学习还有健康的主题,体育教学也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适应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技能,促进自身转化的过程,如何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合理的运动负荷刺激学生身体机能变化,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教师应积极地学习和借鉴,但不必跟风,切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为了追求“新”而刻意搞形式上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