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核心素养本真课堂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核心素养本真课堂实践研究 > 课题概况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本真课堂实践研究 》课题设计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蔡敏华 路小娟  发布时间:2017-05-03  浏览次数:

(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

教育部于2014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入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合理构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言至关重要。

新课程下中小学新课标突出了教育功能的转变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两个方面的内容,其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校实施新课改以来,在实践和探索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部分教师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重知识的传授轻核心能力的提升,表现在:刻意求新,热闹非凡,冷落文本,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脱节,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部分教师自我发展、主动发展、超越发展的意识淡薄,课堂教学创新不够等。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创造性人才,理应建构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机制,从而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和谐发展。新课改呼唤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迫切期待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人文化”的实施和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要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对象和实现教育的终取目标“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思考如何在“本真教育”的理念下探寻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本真课堂”教学范式和操作流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与学”、“师与生”、“过程与结果”等多层面的“本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进程和目标的实现。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确立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本真课堂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以此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实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基于问题的学习、注重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三维目标、主体地位)、借鉴洋思的先学后教和新加坡的多学少教、创造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我校学生主体发展的本真课堂教学范式与策略,以此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

有关概念界定:

“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可、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九大素养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是通过各种学科的协同教育作用来实现的。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本真”指事物的本源、真相,即指真实的、不加任何修饰的内心世界及外在表现。这里的“本”,是根本之“本”, 这里的“真”,是真实之“真”。 “本真课堂”是构建符合客观规律、尊重学生天性、基于学生实际的,真切、真实、真情的课堂教学。真切、真实、真情,是我们构建的本真课堂的基本精神。课堂教学以至整个学科教学,追求真切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真实确切,清晰明了;追求真实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使各项教学活动真实、朴实、扎实;追求真情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形成真情实意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本课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本真课堂的实践研究,是指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指导,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依据学科教学特点与规律,从教学管理、途径、形式、策略评价等方面教学,构建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激活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优良教学管理、环境、条件为目的的本真课堂教学范式和策略的研究。

理论依据:

1)人本理论

人本理论是现代人文科学中出现的思想潮流,它代表人类在现代社会认识自己的成果,它的基本特点是关注人的主观世界,认为人是主体的,能动的,人的价值就在于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使人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重视。

2)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现代教学侧重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所以,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因此,教学情境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在成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以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既然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那么教学就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激发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或咨询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刺激他们思考、探究,另一方面营造人际互动、互激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教学应该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因为疑难、困惑而引起主动、探究学习,学生的冲突、混乱、惊奇实质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职责就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在忍耐、观察中,引导学生成长,这是一个过程。

课题研究的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是打破“模式”对人的制约,并由外在的规约转变为内在自主、自由、自觉发展的需要,教师主动创造,合理采用“教学范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开放结构中艺术性决策,动态中生成相对协调、平衡共生的教学策略,达成多元目标,师生在互动、互助中谋求发展,教师教学活动中生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并生长出教育的智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培养良好人格和智慧,形成可持续性发展所必须的优秀品质和公民素养。

本课题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本真课堂”的研究和构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超越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我校实际校情和学情,研究一套具有适应性和融通性的本真课堂实践,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优化和整合,以达到促进教育主体核心能力的提升,促进全面、主动、生动、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研究目标

通过三年的研究和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生学业水平,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小学毕业生;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具体目标包括:

1.通过研究, 构建起以国家课程为主体的、辅之以一定的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中的本真课堂,形成突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本真课堂教学理念。

2.通过研究,构建本校特色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本真课堂,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策略,形成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训练的操作方案。

3.通过研究,揭示学生主体性学习发展规律,提出科学的主导方法和理论,让学生得到能力、智力、情感和意志等全面的发展。促使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本真课堂教学策略,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全面进步,培养一批有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骨干。

(四)研究内容

1.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文献研究。通过学习有关文献,探究有关问题,正确把握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小学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载体,教学中认真落实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落实了总体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各学科核心素养可参照普通高中的,降低些要求就是了。)

2.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本真课堂的基本精神、价值追求的文献研究。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研究本真课堂的内涵、基本精神、基本理念和重要价值,形成本校特色的认识和话语。

3.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本真课堂的基本精神,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既强调真实、扎实,又超越知识本位,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本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4.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本真课堂的基本精神,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技术细节的研究。首先研究构建起真实扎实、灵活灵动,先学后教、学教互动的本真课堂基本教学模式,然后研究在这模式下本真课堂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5.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本真课堂的基本精神,优化课外学习(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练习、课外学科实践活动等)活动的研究。学科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建设本真课堂的“课堂”是大课堂,将在重点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课前、课后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

6.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本真课堂的基本精神,改进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的研究。将根据研究确定的本真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研究制定本真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指导。将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推广性,我们将以课堂实践的案例研究为背景,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边推广,力求获得研究实效。

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采用多种思维模式,努力探索使师生良好沟通,积极、有效交互作用的思维方式和行动策略。在多元主体的合作共事中提升不同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创造性,在不确定性中生成确定性,在推广性研究中生成发展性因素。在实践中,根据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实际,通过认真的实践和研讨,将现有的课堂教学范和教学策略及经验总结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加以引进,使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出“开放”和“弹性”,调谐现实中各种关系,制定合理的适合于在我校实施本真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呈现教育主体的生命的活力,彰显教育主体的人性化、人文化、本真化的发展。

 

 

(六)研究计划

 

1.可行性论证阶段(20173月前):通过学习和研讨,理清核心概念,阐释和完善核心概念的界定,形成以“课堂实践”开展课题研究的行动研究策略。进行课题研究设计与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完成“本真课堂实践研究”的开题论证。组织专题交流会、研讨会,在统一对课题认识的基础上,以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为中心,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定的研究氛围。

2.课题研究全面实施阶段(20173-20196):采取个案和核心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形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定期召开专题报告会,由各学科组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归纳,形成学科三级联动方案,并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研究达成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有可操作流程的富有开放、动态的本真课堂教学范式。用本真课堂结构流程图对各科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实质性的指导;通过本真课堂的实践案例分析与综合,谋求师生共同发展的途径和功效,在动态推进中基本构建“本真课堂实践论”的主体框架和观点。

3.总结并完成结题工作(20199月-201912月):全面回顾几年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完善本真课堂的实践理论,完善本真课堂教学范式;完善“本真课堂实践论”;呈现“本真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1、构建本校特色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本真课堂范式和实施策略。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表相关论文10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3、促进学生提升核心能力,学生学业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充分发挥课题组老师的“主体”意识,以本真教育的学习为重点,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健全学术沙龙活动,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横向沟通,提高研究水平。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向兄弟学校学习,组织课题组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并邀请市、区的专家、学者讲学以及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

3、强化过程管理,夯实研究工作。研究过程中,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每个课题组成员建立个人研究档案,有、学习记载、案例分析、实验课记载、课题论文、成果记录等,在“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建立丰富课题网页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4、创设课题研究舞台,推广研究成果。继续将校刊作为本课题研究中广大教师交流信息,切磋技艺的舞台,同时也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航标,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窗口,同时把教科研成果积极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

5、采用激励机制,促使研究制度化。根据学校教科室制定了《教科研考核细则》,对教师的学习、上课活动记载、教科研成果进行专题考核,得分与年终奖金挂钩,在此基础上评选优秀教科研个人,努力争取优秀课题组,以此激发教师搞好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