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小语统编教材”教学工具箱”使用策略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小语统编教材”教学工具箱”使用策略的实践研究 > 研究成果

统编教材“工具箱”使用策略——以小学二年级语文为例(发表论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裴丽俊  发布时间:2023-11-01  浏览次数:

统编教材“工具箱”使用策略——以小学二年级语文为例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裴丽俊

摘要:“工具箱”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一个语文教学的基本框架,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了一个抓手。统编教材“工具箱”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如"写话"中的日记、诗歌、书信、说明文、应用文等;口语交际中的小故事、口语交际、情景对话等。教材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了一个个“工具箱”,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它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设计。基于此,教师要准确把握统编教材中的“工具箱”,明确使用目标;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深度解读文本,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准确把握教学方法,做到因课而异、因人而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好统编教材中的“工具箱”,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工具箱;统编教材;语文素养

统编教材中的“工具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具有工具性、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教学资源,它包括写话、口语交际、习作等单元中的工具性资源和工具性知识。在小学语文二年级,写话单元和"口语交际"单元有一部分是统一编写的,而其中的内容都可以在“工具箱”中找到。统编教材中的“工具箱”将写话、口语交际等内容整理成了一个个小单元,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又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使用这些素材,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工具箱”概念的界定

“工具箱”是统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是由若干个与文本内容相对应的栏目构成,每个栏目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或几个中心来编写。统编教材中的“工具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单元导语、生字词、课文、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单元知识要点,也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教学设计。基于此,本文认为“工具箱”是指一个与文本内容相对应的栏目,这些栏目就像一个个小工具箱一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单元知识要点。

二、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箱”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对“工具箱”中的内容掌握不够,对其教学价值认识不足,致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照搬教材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年龄特点。二是教师使用“工具箱”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过分依赖教材,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了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统编教材“教学工具箱”的使用策略

(一)加强“工具箱”训练,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使用“工具箱”时要充分利用“工具箱”中的内容,设计各种训练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训练形式中,积累语言素材,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进行《找春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将写话中的日记、诗歌、书信等内容与写作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仿写或创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春天是怎样的?学生从观察自然现象到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写,再到描写春天时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内化,并指导他们把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1.重视“生活中的语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统编教材非常重视“生活中的语文”,每一单元都有与之相关的“口语交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学会写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写作从写日记做起,将日记中写得比较好的句子或词语抄下来,并鼓励他们在班上分享自己的好词好句。学生们看到自己抄写的好词好句被大家传阅后,更加坚定了写日记的决心。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利用“观察与想象”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快乐读书吧”为主题,呈现了小学生喜欢读的童话、寓言故事。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不同方面进行设计。通过观察事物,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在这个单元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观察与想象这一工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感受。为学生设计“观察与想象”这一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也能为学生写作提供灵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补充“阅读”模块

阅读是学习语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语文素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时,要重视阅读模块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习得方法。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语文园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语文园地中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工具箱的资源进行补充,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补充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小练笔,让学生学习运用“看图画写词语”的方法进行仿写扩句,并把仿写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学生通过对“看图画写词语”这个小练笔的学习,掌握用这种方法进行仿写的方法,在这期间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及补充,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在语境中体会不同语气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学生在学习完后,可以和自己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大家是怎么用这个方法进行仿写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体会到好句子是怎么炼成的。

(二)充分发挥“工具箱”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统编教材“工具箱”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供教师教学时选用的资源很多。教师在使用这些资源时,要注意对其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小老师"这个学习伙伴,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当小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乡,也可以给同学介绍家乡的一些特产。在介绍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比如,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家乡有哪些特产?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文化特点介绍给同学们听,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逻辑,用上学习中的相关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两两分组,对方要指出对方在描述中句子的病句或者意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不断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合理利用“工具箱”,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统编教材中的“工具箱”内容丰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工具箱”中的内容与教材进行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写话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小任务,如制作一个手工艺品、做一张手抄报等;在学习口语交际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小活动或小游戏等;在教学"看图写话"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在课后写一写看图后的感想等。

1.立足“学习目标”,把握“学习要素”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课程标准进行适当调整,但是要注意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素的一致性,做到以单元目标为纲、以学习要素为目。例如,在二年级教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出现的各种对话形式,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学完《小蝌蚪找妈妈》后,学生可以尝试运用对话形式来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表演。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巩固自己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还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一单元学习要素中包含了一些表达方法和常用句型。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这类知识和表达方法的一致性,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口头表达。

2.聚焦“学习内容”,把握“教学重点”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一般是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实用的、趣味性强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能为学生的生活提供指导,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使用教学工具箱时,教师要聚焦学习内容,把握好教学重点。如在教学看图写话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图片,然后再让学生选择一幅最喜欢的图片写一写,最后教师再通过对图中内容的理解、概括,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会、感悟,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能够通过描述图片、写话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学习方法”,落实“教学难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统编教材"教学工具箱"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比如,在教学生字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采用查字典的方式来认识汉字,了解字的偏旁部首和结构特点;在教学生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课文,然后借助拼音、图片等方式认识生字;在教学组词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组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新的词义,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在教学看图写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再加上语言描述来写出看图后的感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重点、难点和自己的想法用词组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于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4.建立“教学支架”,实现“学习过程”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供各种学习工具和策略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实现“教学过程”。“工具箱”中所蕴含的知识与技能都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只有在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与技能转化成情境化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在学习“写话”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工具箱”中的你最喜欢哪一个故事这一问题来创设情境:“大家知道今天有什么节日吗?今天是什么节日?”并在这一情境下出示任务单:“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组完成以下任务:1.画出今天的节日标志。2.搜集有关节日的资料。3.自己动手制作节日相关卡片,4.根据节日在卡片上写出表达节日的词组或者句子,并在班级交流制作过程和结果。”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写话”一课中的生词,而且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写话”一课中的写话方法,并且在实践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工具箱”中的其他问题来引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通过不断地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四、结语

统编教材中的“工具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设计,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深度解读文本,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准确把握教学方法,做到因课而异、因人而宜。只有这样,才能用好统编教材中的“工具箱”,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