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小语统编教材”教学工具箱”使用策略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小语统编教材”教学工具箱”使用策略的实践研究 > 他山之石

统编教材“交流平台”教学优化的策略研究 (张瑜 学习文献2)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华红玉  发布时间:2023-11-01  浏览次数:

— 以统编六年级上册“交流平台”教学为例

◎万    

(富阳区永兴学校,浙江杭州 311400 )

    要:    统编教材中的“交流平台”承载着丰富的“语文要素”,它是统编教材助学系 的一个重要平台。但在实际教学中,始终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笔者运用加强教 学过程性、强化教学实践性、关注教学层次性、增强教学操作性四个策略,以期实现“交 ”教学的优化, 促进“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关键  统编教材; 交流平台; 语文要素; 教学优化

 

 


、以始为终,贯穿始终,加强“交流平台”教学 过程性

交流平台”既可以是教学的终点, 也是教学的起 点。教学中, 要将承载“语文要素”的“交流平台”, 为教学的“移动平台”,贯穿始终,持续推进,方能 效落实“语文要素”。

如统编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交流平台”指出 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帮助 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如何做 课堂笔记,是本单元提出的“语文要素”。但是,做 笔记这一学习习惯培养,仅靠“交流平台”一课时 的学习是不能达成的。因此, 教师可作如下安排

1. 梳理盘点, 提前谋划。

者在开学之初, 梳理了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的“交 平台”,将第七单元的做课堂笔记这一“交流平台” 习,提前至开学第一课。在始业教育中,便结合“交 平台”的内容, 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

2. 实践运用, 持续推进。

方式方法介绍清楚之后,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者始终把做课堂笔记作为一项“语文要素”,指导学 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中,不断加以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逐渐形成了“不动笔 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并从课堂记录,延伸至预习 笔记、复习笔记

3. 阶段展示, 指导改进。

持续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笔记情况 反馈指导,可以采取课后批阅、等级反馈、集中展 、示范引领等一系列手段,逐步完善笔记方法,牢 树立笔记意识,逐步提升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初步 养成做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


时前置“交流平台”教学,作为能力习惯培养 起始指导,然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持续推进不断 践,最终真正形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和学习 惯。

、整体渗透,聚焦迁移,强化“交流平台”教学 整体性

统编教材中的“交流平台”,与篇章导语、课后 、语文园地等组成“语文要素”学习的助学系统, 为一线教师备课的得力助手。教师在单元教学开始 前,备课过程中,就要对一个单元进行全面思考, “交流平台”放置单元整体高度去施教, 才能使“交 平台”实现价值和功能的最大化。

统编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交 平台”指出: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通 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还可以借环境描写来凸 显人物形象

1. 紧扣要素, 篇篇渗透。

师在本单元中,要自始至终围绕“感受人物形 ”这一“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如在《桥》这一课教 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找“洪水来袭”环境描写的句 子,充分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紧张 险气氛,从而烘托老汉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高大 形象

2. 汇聚交流, 聚焦表达。

进入“交流平台”学习时,教师组织学生对整 个单元进行全面梳理, 通过比较归纳, 发现语言规律 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通过课 学习,你觉得小说应该具备哪几个要素?通过交流 得出小说的三个要素:环境、情节、人物。然后请学 考:三篇小说各有什么特色?你想为这些作品颁发


                本版编辑 / 赵   静

 

 


么奖项?让学生明确同为刻画人物形象,但根据故 情节、时代背景等不同, 这些作品亦各具特色。

3. 迁移落实, 搭建桥梁。

梳理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本次习作 创作小说”的要求,让学生试着写一个环境或是心 活动描写的片段,如可以采用对比式环境描写、矛 犹豫式心理活动描写方法,为之后的习作“创作一 小说”做好铺垫、搭建好习作的桥梁。

“交流平台”学习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 整个单元,总结各篇文章语言表达、写作方式等内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认识。

、融合聚点,层层推进,关注“交流平台”教学 层次性

编教材中有一些特别的“交流平台”,其“语文 ”不是一语道破,而是隐含其间,这就需要教师充 认识“交流平台”与其他板块的联系,并融合各板 的要素,进行聚焦定点,确定本单元“语文要素”重 ,并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达成目标。

统编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交流平台”指出: 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可以 系生活经验想开去,可以从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如 ,教师不作深入分析,就难以将“语文要素”在单 教学中有效落实。笔者经过思考实践,觉得该单元 交流平台”可作如下处理:

1. 勾连前后, 聚焦定点。

元教学前先对“交流平台”作深入分析:“交 平台”指出要从课文内容或者生活经验想开去,可 初步了解其指向想象和联想。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 一步思考:想象和联想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 想象与联想要合情合理,并且要借助一定言语方式 达出来, 因此,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定位为: 习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表达想象与联想。

2. 厘清步骤, 分层推进。

借助“交流平台”勾连本单元各板块, 重新对“语 要素”聚焦定位之后, 还需要进一步厘清教学步骤, 据本单元课文特点,在单篇课文教学中分层落实, 步推进。

3. 整合平台, 夯实要素。

文学习之后,在“交流平台”教学时要加以系 统整理, 全面提升学生的认识, 并结合“词句段运用”, 行适度的运用实践。可以引入“词句段运用”中的 例,以《雪之歌》为话题,选择模仿《花之歌》中的 一组排比句式进行片段练笔

这一“交流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


历了初步感知、深入体会、初步尝试、综合回顾、 践迁移的过程,使得“语文要素”历经层层推进学 习之后, 内化为学生扎实的语文素养

、细化建议,搭建支架,增强“交流平台”教学 操作性

编教材中很多的“交流平台”直指语文知识或 作方法, 但是都基本以“概念阐述”或“结果呈现” 方式来表达,给予教师对“交流平台”二次开发的 会。如统编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交流平台”:课 在写大的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并通过 举课文片段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点面结合的写作 法, 建议学生回顾自己习作是如何写场面的。

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要将“交流平台”的建议 细化, 笔者曾对这一“交流平台”进行如下设计:

1. 文本回顾, 重温写法。

师呈现《狼牙山五壮士》激烈战斗片段、《开 大典》阅兵式片段,带领学生回顾:找出这些文段 点和面的描写,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交流 学生再次感知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好处。

2. 情境支架, 过渡运用。

对写法再次回顾之后,教师可以嵌入一个情 架,运用半扶半放的方式,帮助学生由理解过渡到 运用。情境创设:六一文艺晚会开始了……(运用 描写)只见一位舞蹈演员……(运用点的描写)然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如果你从面的角度,会怎么介  从点的角度, 你会关注小演员的哪些方面?

3. 图文支架, 及时巩固。

拓展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 实际,引入图文支架,以图片形式出示“食堂就餐 景图”“大快朵颐图”“挑食厌食图”,然后配以文 :以“众生吃相”为话题,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 食堂就餐情景。

编教材“交流平台”中的“语文要素”,需要教 对平台中的教学内容加以细化,提供学习支架,使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方能使“语文要素”从“贴标 ”“揭概念”式的课堂教学中走出,转化为学生内 的语文素养。

所述, 统编教材“交流平台”教学中, 教师要 紧围绕“语文要素”展开教学,深入探究各要素之 的联系,厘清各年级各单元“交流平台”的学习目 ,对“交流平台”进行适当调整、精心设计,充分发 其在统编教材中的价值和功效,使之真正成为一线 师心中的目标、手中的干货、教学的抓手, 起到“小

块, 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