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小语统编教材”教学工具箱”使用策略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小语统编教材”教学工具箱”使用策略的实践研究 > 他山之石

充分发挥单元导语中“导”的功能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王慧  发布时间:2023-10-31  浏览次数:

充分发挥单元导语中“导”的功能

随着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和自主学习经验的积累,他们已初步具备了单元整组主题学习的条件。本文从实验教材的编排特点入手,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阐述了教师该如何正确认识单元整组教学,切实发挥单元导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在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遵循新课标理念编写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每个专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进行“单元整组教学”,能够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条件下,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其获知数量和获知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小学语文课本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从低年级的一两句发展为中年级的一段话,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它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然而,单元导语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冷遇。在实验教材试行初期,部分老师常将其草草一读,甚至直接略过,就直接学习新一单元的课文,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其对一个中年级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其实,充分利用好单元的导语,对教师教学有很大帮助。

一、激发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初级求知欲望(这个单元内容怎么都讲这个呀?一定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吧?),促使其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

单元整体感知,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师以唤起学生的亲身经验和体验为基础,来铺垫整组课文的底色。

如教学第四组课文《作者笔下的动物》,可请学生谈谈”在你的记忆里,有哪些小动物与你朝夕相处,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生1:我家养过聪明机灵的小仓鼠,我一放学就和它们玩。

生2: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的就是外婆家那条忠实的大黄狗了!它还帮我们抓过小偷呢!

生3:我家的小金鱼“皮皮”肚皮圆圆的,它游泳的样子可逗了!

……

这些生动鲜活的记忆从孩子们的脑海里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促使他们在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与课文相联系,边倾听作者的笔谈,边将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主动奔向自己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

二、明确单元目标,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中年级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明确单元目标,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将初级求知欲望进一步深化、激发为高级求知欲望。

单元导语中往往蕴涵着学习本组课文的方法和要求,如第七册第二组课文导语:“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本组的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我们来读读课文,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导语的第四句话就告诉了我们教学本组课文的方法,即要先“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

由于对导语理解得不够深入,笔者在教学本组课文《蟋蟀的住宅》时,为了突出作者法布尔细致、坚持不懈的观察精神,错误地紧紧围绕“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法布尔观察的细致?”来展开教学。虽然学生都能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挖掘的过程体会到法布尔的观察精神,但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考虑,让学生为了找法布尔的观察而读课文,不如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感悟和体会作者的观察态度来得更水到渠成些。而这一点,单元导语已明确告诉我们——“我们来读读课文,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

又如,第四组单元导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妙笔生花,为它们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本组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我们来认真读一读,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从这段导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三点:

首先,本组课文的特点——“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读到这儿,学生会立刻产生好奇心——到底是哪两个不同的作家写了什么相同的动物?又是哪个作家写了不同的动物?于是笔者因势利导,请学生快速阅读,解决自己心里的疑问。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粗读课文的同时,也自主地整体感知了本组课文的特点。

其次,“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这是导语的第一句话,是表达作者对动物喜爱之情的起笔和伏笔。正因为作者们把动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才能“妙笔生花,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文章”。

再次,“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这就更明确地告诉我们,本单元我们要体会作者是用怎样的妙笔把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的,还要试着比较作者们不同的妙笔产生了哪些不同的表达效果。

以单元导语为线索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之中,在将导语中感受文本的“妙笔生花”之处,体会“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和“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这个三维目标充分体现的同时,不忘把“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这条暗线也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较好地体会到丰子恺先生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在感受这篇课文的部分内容时,导语的导学功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总之,整组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遵循新课程理念,整体把握单元内容,注重目标的统一性,使整组教学落实到课堂教学,发挥整组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著.语文课程标准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晓波,刘彩祥,郑国民.对“主题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j].人民教育,2005,(z3).



搜集人员

王慧

搜集日期

2021.6

论文名称

充分发挥单元导语中“导”的功能

资料来源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