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培育“国家认同”意识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培育“国家认同”意识 > 研究活动

教学研讨——五四运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东课题  发布时间:2021-11-29  浏览次数:

课题《培育“国家认同”意识—基于初中政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优秀教案

历史八上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3课《五四运动》

课时教学主题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无产阶级蕴含着伟大的革命力量,这是与以往革命最大的不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此后,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到无产阶级身上,由此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崭新的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五四运动以新民主主义的起点被载入史册。

(二)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时教学要目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爆发背景

2.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五四运动的变化

2.五四运动的结果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的性质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学习者分析

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考虑到学生的现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时核心目标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同时,注重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五四运动中标语、口号和斗争史实的了解,引导学生从史论材料中去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意义,去感悟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课时目标分解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主要活动

导入 

 

 

 

讲授新课

 

 

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搭配相关文字画面。教师: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100多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

设计意图:以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调动课堂气氛。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爆发背景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展示的图片

 

学生回答:

思考:(1)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2) 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

中国代表带着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3) 结果如何?学生:弱国无外交。当时的北洋军阀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英、美、法、日都想控制和侵略中国。

(4) 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这个消息传到国内马上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尤其是青年学生,他们面对失败,感到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学生活动】初步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国际背景。

【教师活动】介绍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提出正当要求遭拒绝,列强将德国在山东青岛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史实。展示消息传回国内后,爱国学生的反映。

【学生活动】知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二).爆发

教师:(播放《五四运动》片段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领导这次运动的人物都有谁?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由这些口号可以看出人民把斗争矛头对准了谁?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领导人有陈独秀。

学生: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XX”“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教师:“外争主权,内除XX”的口号将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口号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

学生:维护国家主权,收复国家领土——爱国;宁死也要斗争到底——不妥协、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教师:五四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下面大家根据教材把五四运动爆发后这一阶段的相关知识点用表格形式整理出来。(指导学生整理)

学生:

时 间1919年5月4日中 心北    京主 力学    生方 式集会、游行示威、罢课口 号“外争主权,内除XX”“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教师:北洋军阀政府对学生运动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学生: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教师:北洋军阀政府的行为,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分析思考,知道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主力、口号等基本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变化(先展示图片,后分析)

教师: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展示表格)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整理)

时   间前期(6月5日前)后期(6月5日后)中   心北   京上   海斗争形势集会、游行、罢课罢工、罢市主   力学   生工人阶级

教师:第二阶段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2、五四运动的结果展示

教师:由上面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 

学生: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

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XX”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教师:无产阶级蕴含着伟大的革命力量,这是与以往革命最大的不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此后,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到无产阶级身上,由此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崭新的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五四运动以新民主主义的起点被载入史册。

【教师活动】介绍陈独秀积极参与五四运动,在运动中发挥的作用。

【教师活动】讲述五四运动的扩大:全国学界声援北京学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展示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图片,通过表格对比分析第二阶段斗争主力、地点、形式的变化。

【学生活动】完成表格,知道五四运动第二阶段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认识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显示出的伟大力量。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说明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补充顾维钧的回忆材料,进一步说明这是反帝斗争的胜利。

设计意图:从史料、图片以及视频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教师讲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爱国: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XX;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

3.教师讲述: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运动,为了让五四的火炬代代相传,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五四青年节”。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教师活动】利用近代史时间轴,对比新旧民主革命,进一步解析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

【学生活动】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小结

升华

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提示来完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拓展学习

“外争主权,内除XX”的口号将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五四运动口号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

学生活动:维护国家主权,收复国家领土——爱国;宁死也要斗争到底——不妥协、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教师活动:解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即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了展示大量的各种图片、视频、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趣味化。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此外,我还重视教材中疑点的讲解,并适当对知识点进行引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和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