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语用言语实践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语用言语实践 > 研究论文

挖掘结合点  提升语用力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华红玉  发布时间:2019-09-05  浏览次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语言文字的应用,也就是所谓的语用教学。语用教学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求以语言带动内容,在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中,实现言意兼得。著名特级教师藤春友也曾提出:“当下的语用教学应依据年段,分层落实;关注文体,抓住目标;习得做法,突出品味。”但真正落实到语言文字教学上的却不多,课堂实效性不高。如何改变这种脱语文化的教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构建语用课堂新框架。

一、品词析句与培养语感相融,进行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品词析句,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而文本的意韵、情感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词语、句子或明或暗地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才能心领神会,引起情感共鸣。反过来,只有引导学生善于对那些关键的词句进行品析、揣摩、感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使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断提高,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感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方法。这就必须借助具体的文本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删减饰语,品析饰语的意境。比如,学习六上《小草和大树》时,引导学生比较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她们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这两个句子,品味哪个句子表达得更生动、准确。这样的训练,无须教师精辟的分析,学生对那些饰语的意境和运用语言的准确精到的感受就会感悟得酣畅充分,语感得到训练。

2、替换词语,品析原词的意境。比如六上《姥姥的剪纸》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一句中的这个字用得十分传神,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吸引等词语进行替换,再读一读,品味一下,效果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感悟一字所蕴含着的剪纸魅力和浓浓亲情。文章是具体语言构成的,优秀的文章无不是语言的艺术品。通过替换词语、品析比较,学生就会感悟到语言文字惟妙惟肖的表达效果。

3、抓住文眼推敲,品析语言的丰富。我在教学六上《爱之链》时,抓住文眼字,引领学生感悟人物美好的心灵。我引导孩子说说生活中的链条,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链条的特点,接着梳理内容,理清这根链条上上的人和事,并懂得将链条延展,真正感悟到真情互助,永无尽头。

由此可见,把品词析句与培养语感结合起来,不但品味了语言,发展了语感,而且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二、读中感悟与积累语言相融,落实训练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积累语言,而积累语言材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多读,尤其是要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使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积累起来的语言材料,不仅易于理解它们的意思,还可以熟悉它们的运用方法。学生读熟了课文,积累了词汇、句式,需要时就可以脱口而出、出口成章、落笔成文。我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十分注意通过朗读积累语言,有效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画面,更是一段真挚的情感。我在执教本课时以为线索,以为切入点,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词句,品读重点文段,充分感受老人对天鹅的深深敬意。

文中有这样两处描写:(1)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 —— 克哩 —— 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2)说到这里,斯杰潘老人停住了,喝了口茶,然后深情地说:“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我却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这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文句,它展现了斯捷潘老人从天鹅那深深的感悟。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句的深刻内涵,我在设计时并没有在理解感悟老人对天鹅的爱这部分时就出现这个文句,而是进行回读,把这进行比较学习,入情入境地进行对比朗读,让情感在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中、在一次次投入的朗读中升华,使学生真正地走入文本,融入其中,学生在读中深刻地领悟到:破冰勇士舍生忘死,团结协作,大爱无疆。此时的朗读不再是空洞的,而是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学生的头脑中积累了语言,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语言训练,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鉴赏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去感受这种和谐之美。

三、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熏陶相结,加以运用

小学语言教材中的诸多课文都是情文并茂的佳作,进行语言训练得掌握语言的特点,训练时要合理地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从而更好地促使运用语言文字的练习和情感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例如我在教《草原》一课,开课时,边播放《草原》的风光片边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情境美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想象相关的美景,并设计了小导游形式,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以导游语言介绍,让学生在创设的活动中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理解语意,促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四、语言文字训练与文本拓展相结,提升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文本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资源。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文本,看看哪些语句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大脑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这样对学生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小说单元时,孩子们明白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感知了环境描写的重要性。教学《爱之链》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走进里屋,屋子里有怎样的景色呢?于是,学生会发挥自己的想象,纷纷说出里屋温馨的场景:温暖的烛光映照着乔依恬静的脸;吊兰青翠欲滴……这是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面。这些画面从文字引发,在脑海中描画。通过这样的想象,孩子们充分理解了爱如茉莉,爱在传递,从而为爱之链做了相应的注解。在惊叹孩子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我还相机拓展:引导他们将这种想象化作语言表现出来:在小鸟的歌声中,乔依醒来了,打开门……”“现在你们都是乔依,你怎么出发,会遇到什么?学生练习说话。屋外,银装素裹,梅花傲雪怒放,远处,孩子们在雪地里尽情嬉戏,欢笑声振落枝头的雪……这是想象的表达,这是语言的创造,都是缘于美丽而自由的想象。课堂中好的拓展训练方式,能将情感、感悟沉淀下来,能凝结成学生的思想,化为语言实践的能力,能将学生融入文本角色中,将个性化的感悟表达出来,释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融会文意,展示想象,模仿借鉴,抒发感受,产生情怀,从而达到了工具人文和谐统一

语用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艰巨任务和神圣使命。在课堂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立足于学生的语用能力,巧抓训练点,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加强语用训练,用心浇灌学生语用能力的种子,让语用之花在课堂上灿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