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阅读理解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阅读理解课题 > 教学研讨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张瑜  发布时间:2019-09-05  浏览次数: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

东安实验学校    张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文章脉络,初步了解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4、初步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

1、培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把长文读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田野里,公园中到处都能看到人们放风筝的身影,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背过的一首古诗《村居》。还记得吗?(多媒体出示图片和古诗)齐声诵读

这里的“纸鸢”指的是——风筝    

生字“筝”(提醒是后鼻音,第一声,在和风组成“风筝”一词后它读轻声。学生读词)

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还寄托着不尽的思念呢。你知道他思念的是谁呀?(板书:刘老师)。

那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啊,使得作者难以忘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作者在离开刘老师近三十年后写下的文章——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并试着用小标题概括一下。

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

连翘花    蜈蚣     倘若    眯起来    酸涩   撒脱

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

预设:连翘(qiáo)花(图片,和迎春花的区别)    撒(sā)脱

急速地一转       转向黑板   转向讲台    跳跃旋转     每转一次

zhuǎ改变方向     zhuàn   以一个圆心为轴心,360度旋转。

你能根据意思,读准字音吗?自己先读读看。再交流。

出示句子: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  ),便转(      )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       )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  )多少次。而他每转( )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指名读,齐读

2、生字会读会写了,课文读流利了吗?老师请几位同学读书,其他同学请你认真倾听。

四、理清文章脉落

1、刘老师到底给作者留下了怎样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至于30年过去了,还是记忆犹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那些事?

1)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指名概括。

2)将每一件事分别用小标题概括出来吗?

笑谈腿疾  转写板书  追放风筝

2、课文1-3节写什么?     忆起老师

课文10-11节写什么?      思念老师

3.根据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品读1-3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写景导入,很有特色,齐读1~3节。想想这3小节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2、“春天又到了”   “春天到了”  有什么不同?

“每逢……就会……”说明了什么?

3、小结方法:写人的文章我们习惯从人物外貌入手写,作者却是由“写景导入,睹物思人,引起下文”,是文章开头的好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学一学。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2、这位可亲可爱的刘老师。谁来介绍介绍他?

3、刘老师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那他是怎么说的?

4、听了他的话,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同学们为什么会笑?

5、笑声中,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你能幽默风趣地说一说刘老师的这段话吗?

7、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理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乐观、坚强。是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几遍,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为什么有一股酸涩的感情? 仔细琢磨琢磨。

“酸涩”一词中饱含着复杂的情感,有丝丝的同情,淡淡的心痛,所以这里用了一个词,泛起。

一起读。

8、这开怀的笑声,这酸涩的情感,还有那更多的尊敬,缘于刘老师,缘于刘老师的这句话——

9、刘老师的一笑一说,让我们读懂了他的风趣,他的坚强,他的乐观。这一段话通过写刘老师笑谈腿疾的事,后面写的是作者和同学的感受,这种写法前面写事后面写感受和想法叫夹叙夹议。

10、刘老师热爱生活、幽默风趣、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作者,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

11、苏叔阳说他一生最感激最敬重的人就是刘老师,对他一生影响极大。苏叔阳高中毕业后,受小时侯教历史的刘老师的影响,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文革开始了,他由一名大学教授变成一位伞厂工人,每天受到非人的折磨,就在他快要绝望时,是刘老师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笑对命运。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时,灾难又一次降临了。他的身体接连遭受病魔的袭击。1994年他因肾癌切除了左肾,2001年癌细胞又转移到肺部,手术后不久,又发现他脾脏内有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再次想到刘老师那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于是他一次次与癌魔抗争,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燃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抗癌十几年中,他仍然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创造了人类战胜病魔的奇迹。

12、教师引读:

作者面对厄运不低头,是谁影响了他——(刘老师)

作者面对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他力量——(刘老师)

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苏叔阳把自己对刘老师的敬重、思念都包含在这声声呼喊中:(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七、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通过笑谈腿疾这个典型事件,我们初步认识了生命顽强、幽默风趣、乐观的刘老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叔阳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

刘老师究竟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能对作者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刘老师放飞的一只只风筝到底承载着怎样的理想?下节课我们将从那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中去细细品味。

板书:             22  理想的风筝               

                  1-3)忆起老师                 由景导入

                    4)笑谈腿疾                 睹物思人

                    5)转写板书                 夹叙夹议

                  6-9)追放风筝

                 10-11)思念老师

反思: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理想的风筝》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他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的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但是,每一种知识的获得必有其一定的学习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在本课教学中我应用题目分析法进行,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从中也让我明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还是要步步引导孩子们学会这一概括的方法,面对学生们的不完整概括时,不能操之过急,以教师的思路帮助孩子们概括,这样的教学很片面,孩子们只能知道本课的主要内容,而不能培养起这一学习能力,那我们的这一内容的教学也就是失败的。因此,课堂中的教学必须要培养起孩子们学习的能力。同时,要让孩子们从文中自行地进行归纳,教师只是通过到位的引导,使孩子们明白其中的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