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阅读理解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阅读理解课题 > 文献笔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张瑜  发布时间:2019-09-05  浏览次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东安实验学校  张瑜  

【文献资料】  

一、明确“读”的意义,训练学生的“语”感。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美的载体,要引导学生从读课文入手,多读书。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只有“读”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具体地讲,多读有以下六大好处:第一,多读可以识记生字。第二,多读可以释词析句。第三,多读可以深化理解。第四,多读可以训练思维。第五,多读可以背记佳词妙语。第六,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法。  二、引导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问”兴趣。“疑非学不见,学非问不明”。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要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教学活动中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阅读课文积极引导,让学生自读、质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教师再做适当点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三、搭建“议”的平台,培养学生“读”视野。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参与学生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这样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依照不同年龄阶段推荐不同的课外书籍,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因学生年龄、学段,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小学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只有了解了学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书籍,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心得体会】  

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选择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方法也必然不同。教学是一门科学,其方法灵活多样,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学生在钻研课文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有自见性和争辩性。要推敲语言、文字,深入体会每篇文章的含义,了解和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特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弄明白学习文章产生的联想、启发和感受,这样既消除了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又改正了囫囵吞枣、照搬抄书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