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阅读理解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阅读理解课题 > 文献笔记

加深阅读理解 享受阅读乐趣(学习笔记 华红玉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华红玉  发布时间:2019-09-05  浏览次数:

加深阅读理解 享受阅读乐趣  

    只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体会高品质阅读的魅力所在。达•芬奇说:“最崇高的乐趣是理解带来的欢快。”要想拥有这样的欢快,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就应该让阅读的过程成为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一次真诚对话,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文本中蕴含的丰富哲理,进而通过品词析句,准确把握并理解字、词、句中蕴藏的真实情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比较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入情入境,对话文本。  

文章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正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好的作品往往是厚积薄发的,是作者通过丰富的生活体验与生活积累所迸发出来的情感与哲思的总汇;离开了真实的体验与生活情感,作品无异于空中楼阁,华而不实,更犹如山中竹笋,内容空洞。  

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响彻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作品的意境展开想象,或静思默想,或进行交流,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解读文章思想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甚至不由自主地颤动着心灵而留连,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产生深刻的体验。   

     二、品词析句,理解感悟。  

阅读理解需要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一篇作品中的关键字眼,常常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体现,更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关于这一点,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经典例子:在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韩愈听见贾岛在吟诗,恰好吟到“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韩愈略微沉吟后,就劝贾岛把“推”字改成“敲”字。  

对文章中一些精妙的词句、美丽的描写和出色的片断,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在解析后借助朗读进行表达。对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可直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诠释、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有品有读,由表及里加深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才能得以咀嚼,消化,积淀,学生才能品尝到语文课的醇美味道!  

     真正高品质的阅读活动,往往需要眼、心、口、耳的同时参与。因为“阅”需要眼和心,而“读”则需要口和耳。尤其对于学生来讲,反复诵读优美的文章,更是深入作者心灵的一条捷径,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不二法门。  

    【心得体会】    

课文中诸如此类的一些妙词佳句,往往是作者灵感的闪现与智慧的结晶,充分把握并理解文章中这些词句的情感蕴藉,品味其神韵,才能把握文章的真正内涵。  

古人之所以在作文时注重音韵,在阅读时强调吟诵,是因为通过声音、韵律和节奏,能让读者感受文章的内在情绪和语言色彩,从而大大促进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在反反复复的吟咏中,优秀作品中那些灵动飞扬、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就会在无形中被读者咀嚼、消化、吸收。这样的阅读方式,既能体验文章的精妙之处,更能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   

有的文章语言优美,就可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美美地读,让其身心皆陶醉其中。例如著名的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一文,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情充沛,读来琅琅上口。学生在诵读文章时,一遍遍地用有声的语言,再现美丽的画面,感悟作者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从而真切感受优秀作品的魅力,并且受到语言之美的熏陶,增强文学上的审美能力。  

有的文章中,人物语言描写很有特色,就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文中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在朗读中领悟人物的鲜明个性,由此在脑中描画出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融入自己的情感,读出文本的内涵。  

当学生真诚地与文本对话,深度地进行高品质的阅读时,承载作者情感和体验的文章,才能被学生理解、真正活在学生心中,学生才能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是作者创作与学生阅读的灵魂和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