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阅读理解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阅读理解课题 > 文献笔记

2016(上)李琴文献学习笔记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李琴  发布时间:2019-09-05  浏览次数:

【文献资料】  

小学高段语文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的理解能力  

作者:静精灵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各学段是有所侧重的。而我们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就是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4、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5、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诚然,尽管一流的课程标准、一流的教材,但是如果没有我们广大教师艰辛而富有创意的工作,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再完美依然无法全面实现。  

因此,我们要重点在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叙述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等方面做以引导,抓住教材的优势,大量阅读,提前读写,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理解能力。这样逐步的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仅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那么,怎样提高小学高段学生的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兴趣是前提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阅读兴趣要抓早抓小抓好。切莫错失阅读黄金期,多读书读好书,少做无用题。  

(一)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尽管到了高段,有些课文还配有意境优美的插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了一起。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既提示了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既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必然能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加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创设丰富的情境。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各种富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语言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受和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评价激励。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殷切的鼓励去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让他们在激励中不断进步。  

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得以优质高效完成的重要前提。  

二、方法是关键  

()读的要求  

1.朗读。第三学段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首先要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读,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其次,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读流利。最后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层次地反复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从而达到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样,学生逐渐就理解课文内容了。  

2.默读。第三学段对默读的要求是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默读是不出声的读。在指导学生默读时,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时不出声、不动嘴巴、不指读,用眼睛扫视。其次,指导学生读时逐渐加快速度。最后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字里行间钻研语言文字的含义并提出问题,用自我设疑、释疑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以及内在联系。  

3.略读、浏览。第三学段对略读、浏览的要求是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就是快速地浏览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根据需要快速地搜集课文中的某些信息。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某些问题的粗浅认识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推想阅读。就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出课文的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推想阅读法。推想阅读不同于猜读,它更强调一种理性的判断。“推”的根据有两条,一是相关字句的上下文,二是自己平时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其次是“想”,就是设想、猜想,就是在推测的基础上“设想”出自己对未知语句或语段的认识。推想阅读无疑是小学阅读能力的一次飞跃,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推想阅读要求学生一要扩大阅读量,形成丰富的阅读经验;二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只有这样,推想阅读才会更自由,更有效,阅读也才会由“理性”向“自由”过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推想阅读法,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很重要。  

三、练习是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有些字词离开了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所以教学中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字词。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找出该字词的相关语句。有些字词义包含或直接出现在文中。  

2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些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如“骄傲”一词在下面两句中的感情色彩就发生了变化:①这位同学由于骄傲自满,所以成绩下降了;②他在校运动会上为班争光,我们全班同学为他感到骄傲。前者“骄傲”的意思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而后者“骄傲”的意思是自豪。  

二)领会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1、变换句式练习。变换句式就是变换句型或语序,再和原句比较,诱导学生在比较中鉴别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力度或特点,把思维引向深入。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联系文章中心、作者意图、人物品格、事件意义和景物特点来理解。  

(三)掌握作品内容和表达方法的要求  

1.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文章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四)课堂小练笔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而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1、写感悟,重在情感体验。“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学习后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  

2、仿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对《沧海日出》这篇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运用课文作者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日出或夕阳,然后分别以“观日出“和“夕阳无限好”为主题来写小片段。这样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了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习惯是保证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放在首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一)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的习惯。就是指导他们“眼看、口读、心想”。 遇到学生读错、漏字、添字、重复字句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加以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学生只有把课文读正确了,才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培养学生静思默想的习惯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说,要在疑难处多默读,这样疑难处往往能迎刃而解。对有些疑难,即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但当学生经历了一番表面沉默,内心激烈的静思默想之后,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再由老师讲解或指导,有助于释疑解难,真正理解内容。  

(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当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读、画、批、写的习惯。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要鼓励学生用笔画出来,或者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指导他们用笔写在课文的空白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可以帮助他们深化对课文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四)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学生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首先,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的好方法。但这里的背诵不是死记硬背,是在阅读时进行准确地感知和透彻地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要点背诵课文。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对摘记的优美词句,把同类的抄在一起,如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只有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总之,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不断大家都知道,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所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抓早抓小抓好。切莫错失阅读黄金期,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