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小学数学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小学数学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 > 课题概况 > 课题申报资料

课题申报•评审书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储留斌  发布时间:2019-09-05  浏览次数: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                       

          储留斌                   

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申请日期         20154                 

审批日期                                  

   

   

   

  一、研究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储留斌

董翠艳

41

32

中小学高级  

中小学一级  

数学

数学

东安实验学校

东安实验学校

教导处

副主任

姓名  

职称  

职务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的分工  

路小娟

中小学高级

教科室主任

数学

课题的组织与指导

赵春桃

中小学二级

教师

数学

研究、实施

戴琳艳

中小学二级

教师

数学

研究、实施

高洪琴

中小学一级

教师

数学

研究、实施

凌琴

中小学二级

教师

数学

研究、实施

刘伟红

中小学高级

教师

数学

研究、实施

朱莉青

中小学高级

教师

数学

研究、实施

虞小庆

中小学二级

教师

数学

研究、实施

赵红

中小学二级

教师

数学

研究、实施

施耀昌

中小学一级

中小学高级

教师

研究、实施

吴玲娟

中小学一级

教师

数学

研究、实施

  注:课题主持人至多2人,其他主要成员至多10人。  

二、课题设计  

(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任何年龄的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差异性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承认差异,但行动上还是无法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实施的课堂教学呈线性设计,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把这种差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资源,采用想当然的教学。教学评价手段比较单一,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缺乏弹性。练习设计基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没有进行分层设计,练习的形式和反馈方式也比较单一,这些都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和学生数学整体素养的提高。  

“差异教学”的思想,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孔子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时采取了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教学方式。差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已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且不容易操作。如何能根据不同学生真正完全地做到差异教学,仍有待于我们去积极地研究和摸索,把差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阳光,享受快乐。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也是为更好落实和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推动我校小学数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我校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差异: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独立个体。首先是非习得性差异。哲学人类学认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个体生活实践状态的不同,“形成了人类个体遗传结构上的特定化与未特定化特征,赋予了人类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巨大差异性、发展的可能性及向世界的开放性”。个体遗传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其次是习得性差异。个体后天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个体不同的生活背景上展开的,他所接触的人、事、物都与其他个体有着千差万别。学生在后天的发展中会形成习惯、性格、意志力等方面的差异。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同非差异教学的区别在于:首先,差异教学是在班级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承认和照顾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彻底改变了“一刀切”教学的弊端;其次,差异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生教育测查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运用教育心理测评和诊断技术准确掌握学生的差异及需求,改变非差异教学中的模糊操作状态;其三,差异教学追求教育民主,实行多元有效教学管理,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学生安置、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差异设计,促进学生潜能的最大发展。  

二、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人有八种智能,个体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教师要以更加开明的态度和情感来接纳所有的学生,尤其是更加尊重那些在语言、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佳的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智能分布的差异性,积极创造最优化的学习动力,变抱怨为期待,变消极为积极。教师要把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教育信仰,“所有学生都能学习”,“所有学生都能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学习”,“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2、因材施教理论。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这种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生理方面的身高、体重、视力、速度、耐力、动作等差异,心理方面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理想、需要、情感、意志品质等差异,还有知识背景差异、生活阅历差异等等。针对学生的差异,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三)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1、收集、整理实施差异教学的成功案例,形成小学数学实施差异教学的可操作策略。  

2、通过教学干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和谐发展。  

3、转变教师观念,激发教师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的热情,并能自觉地应用新课程理论指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测查和诊断学生不同需求的能力、教育援助和矫正的能力、利用差异资源组织教学科学管理的能力、科学评价的能力,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研究内容  

一、科学测查、诊断学生差异的成因的研究。首先要摒弃那种用分数或二元论道德观来评价学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熟练掌握一些测量工具和方法,收集所有学生的有关信息,运用科学的测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特殊需要、认知结构、学习风格等)、情绪表达、行为习惯等特征,找出原因和心理机制,为教育援助和矫正提供可行的依据。教育测查不能只注重智力诊断,而是为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接纳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  

二、差异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师要改变单一线性教学方案的设计,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样化教学内容、方法和多种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条件和学习成功的机会。构建差异化课堂教学的每一细节、每一过程,预计可能发生的情况,将多样性的差异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策略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学具有规范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尤其是分层练习的设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学生精心设计分层练习,编写几种习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练习,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差异教学组织的研究。教师根据学生差异,合理进行课堂组织,或个别教学、或小组合作、或同伴合作学习,总之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发挥和利用好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资源。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拔培养好小组长,并帮助其树立威信,让小组长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与角色的调配。小组长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发挥组内优势资源,检查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并对一些后进生进行个别化辅导。  

四、差异教学评价的研究。教师要确立“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个个进步”的评价理念。告别了百分制,采用等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差异教学研究的资料进行收集和研究,使我们所立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方法更科学,以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   

2、调查法:运用座谈、问卷等方式,向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现状习得性和非习得性差异成因,并对此作出科学的分析。  

3、个案研究法:为了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形成过程,对某一个学生或某一个小组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相关资料,揭示一般规律。  

4、实验法:在学习方式的实验阶段,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分析的方式,研究这一学习方式的实践操作效果。  

5、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6、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利用差异资源的途径、方法和原则。  

   

(六)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151月—201712月),拟定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51月—20153月)进行调查分析,确立课题,制订课题方案,向区教科室申请立项、开题,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   

2、学习相关文献(20154月—20156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认真学习和研究,制订符合本校实际、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2.探索研究阶段(20157月—201711月)根据课题设计方案,全面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争取每学期都有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1711月—201712月)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汇总研究成果,为下一轮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本课题预期通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效应。  

1、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典型课例录像;  

2、经验总结、论文集、个性化教案集锦、案例评析集锦;  

3、编写数学习材;  

4、形成具有可操行的研究报告;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课题组长从事数学教育工作多年,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是我校科研骨干力量,有多篇数学研究论文发表。课题组成员都是数学骨干教师,本科学历,具有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发表过多篇科研论文,并参与了多次科研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我校是刚组建不久的实验学校,软硬件设施完备,有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优先供教师使用,便于网上查阅和学习研究,学校全额提供经费,保证课题的顺利研究。学校对于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购买了大量的新课改方面的书籍、影像资料。这些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三、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注:25页格式可以根据填写内容有所调整,第6页不能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