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小学综合实践小组合作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小学综合实践小组合作 > 他山之石

文献资料: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

来源:网络  发布人:万丽搜集  发布时间:2014-04-08  浏览次数: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

作者:崔丽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常用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但究竟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呢,我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第二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第三是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人交往健康品质养成。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 条件  有效指导  与人交往  健康品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变革无疑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三大主要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以其面向生活,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在实践中养成良好道德情感等特点,更深层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向,而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也更为深入和有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到的组织方式之一。

然而在活动实施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在活动中,明确任务后如:进行某调查、设计某方案、进行某实验、制作某作品等,源于各种原因小组内出现干的干、看得看、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甚至相互打击排斥等局面,结果形成了低效合作甚至无效合作。引起这些现象的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第一是小组合作的必要条件;第二是能让小组合作更和谐的教师指导策略;第三是小组合作中与人交往的健康品质。三方面即有独立性,又有机统一、互为交叉,解决好每一方面问题,协调好三方面关系是保证小组合作更有效的重要手段。

一、保证小组合作有效的条件

小组合作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更需要合作意义和效果的本质。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效果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外在强迫”下的合作,其实质是缺失最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其必要的背景和条件,包括任务、学生的合作需要、当然包括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有保证了这些条件才能让小组合作更具实效性。

条件一:一定时间、一个学生无法完成的主题实践任务。

一个学生在一定时间无法独立完成的主题任务,就需要小组合作。这样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侧面:第一是思维方面。这类任务多是单凭一个人的智慧无法解决,需与他人讨论、交流相互启迪才可以提出解决方案的任务,例如:创意设计类主题、科学探究类主题等;第二是力量方面。这里力量指狭义的力,即必需要多个人的力量集合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体能拓展类活动中的求生墙、信任背摔、拔河、同心鞋等;第三是角色方面。即某项主题任务必须分工合作才可能完成,比如:社会实践类包括信息采集、采访、整理、汇报甚至一些其它必要的职业分工等,还有实验探究类有的需要分头做不同的实验来验证某一推断或假想等等。就象要盖一座房子需搬运工、泥匠、瓦工等离不开合作。在实际的主题活动中,三个方面多是有机交叉的,往往即有思维的碰撞,更有分工的协作,必要时还需力量的凝结,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广义的合作力量。

条件二:学生真正寻求合作的意愿。

学生自己产生真正寻求合作的意愿,是合作学习有效最主要的因素。从学生参与实践的角度分析,合作意愿一般分三种情况:

1、主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大,学生也不愿合作,就不必勉强。

仔细推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些主题根本不需要合作,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而有意的组织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样的合作需教师充分的创设虚拟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意愿,相比之下,难度非常的大,有时甚至比不上独立实践效果更好,比如小手工制作类活动,学生一般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即便分小组也是重在材料的共享和构思的创意思维碰撞方面,因此学生寻求合作的意愿并不大,我们也不必强拉硬拽追求小组合作效果。

2、有一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但合作意识欠缺,重在意识培养。

而许多主题可能是一个人能完成,但需要的时间要更长;或一个人能完成,但在思维创造性方面要弱一些等,但往往学生都会认为自己能独立完成,或是更想自己来单独完成以满足自己更大的成就感。且越是综合能力高一些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自我意识越强。这时就非常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明白合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或是时间更快、效率更高,或是质量更高、效果更好等。必要时采用一定的游戏、案例、故事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充分了解合作目的和意义后,学生形成合作的意愿,进而保证合作效果。

3、学生能自主产生合作的意愿,关键在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紧迫度。

这样的情况很珍贵,也很稀少。第一是学生本身合作意识还不够;第二是能迅速凝聚学生兴趣,主动寻求合作的活动主题不会太多,毕竟只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解决生产生活中具体问题的紧迫性并不太强。因此合作的意识、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感直接决定着学生合作的意愿。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主题的选择、关键问题的提出、具体课题的确定都应着力于学生兴趣、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自主的产生合作意愿,进而乐于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1、教师角色的不断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本身就是多样化的。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需要不断调整身份。首先,要是每一个组中的一位组员,身离神在,掌握组内最新的进展和所面临的难题,适当交给小组一些独立面对难题的机会,但一定要适时的予以关注和指导。其次,要是判官,小组合作中会出现太多争议,需相对有权威的人来定夺或裁定,如果是必要的,带有是非观、价值观甚至是学术严谨性问题,教师应明确站位,做好“包青天”。第三,要是心理咨询师,在小组成员合作过程中遇见了情绪的波动,心理的症结时,要从心理角度进行疹断,开导。第四,做最公正的裁判,让小组间即有公平竞争,有需适当鼓励表彰,让小组更具活力。

2、科学建组,动态管理。

小组的成立和组建很关键,老师的指导要考虑三个原则:第一是志趣相投,尽管理论上小组合作应在全班范围内随机的,但实际实施中,如果几位同学志趣相投,合作会更流畅,更主要的是兴趣的统一是关键,即对同一主题,同一问题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第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即在完成主题任务中能各尽其能,取长补短;第三是重视“放单”现象:在小组合作中最常见的是结组时有人被“放单”,多不是人数原因,有的是学习差的,有的是平时爱搞小破坏的,有的是个性太强不合群的等,但这些群体更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锻炼,需在建组前巧妙引导,防止此现象发生。

组建小组还有一关键因素就是小组长的确定。小组长多是组内推荐的,但对小组长的管理也可以是动态的,甚至可以自荐,改选,轮流等,让更多人来尝试小组管理。另外组员的组成,分工也可以是动态的,必要时因主题的需要可以调整组员构成,可以改变分工任务,能促使学生更多的体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3、引导有效沟通,促进相互依赖

其实从主题活动的时间来看,多数是比较宽裕的,至少是足够学生交流沟通的,但是学生实际用于有意识交流沟通的很少。更确切的说,交流沟通是一种技巧,是一种社会能力,是一门与人交往的艺术。没有有效的指导,学生多数停留在无意识下对某个问题的讨论、甚至是或有用或无用细节的分争上。因此,交流沟通的保证除了时间的充裕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包括交流的内容(包括进展程度,面临问题,自己感觉、意见,对其它成员的看法,对问题的思考等)、交流的方式(如:如何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如何面对别人的指责等),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讨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让学生形成有意识的交流,进而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

小组合作最主要依赖的载体应是共同的目标,然而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还需要构建更多的载体,让小组依赖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样才能更刺激小组的凝聚力,达成有效合作。通常我们所给小组创设的共同经历的时间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小组共同享用的资源、共同承担的责任、共同获得的荣誉等都可以看到是小组相互依赖的载体,而教师应有意识强化这种载体的功能,更多的以小组为单位去鼓励、去要求、去参与,即便关注了个体,也要尊重个体所处的小组团队。绝不能只是一味要求学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而自己放纵的经常去表彰某个人,指正某个人的不足。因此,小组相互依赖的程度是师生共同创建的,表现在小组之内的依赖感,依赖于教师隐性的指导策略。

4、竞争激励,注入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总在后期,而评价应渗透于每一个过程之中,每个过程也应有阶段性成果。对小组阶段性进展情况适时的评价,适度的竞争对比刺激,适当的激励机制都能让学生更加兴奋、投入,小组更为凝聚,团结。

三、不可忽视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人交往的健康品质重要性

对以下故事我们都不陌生:野火中,众多蚂蚁抱成一团,向一个方向飞速滚动,逃离火海。是什么力量?一定是合作的力量!而那些被烧焦的最外层的蚂蚁奋不顾身的精神是什么精神?一定是合作的精神!美国女科学家朱克曼教授作过这样一个统计:在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25年中,合作研究获奖的人数仅占41%,第二个25年里占65%,第三个25年里占79%。而时至今日,已极少有人孤军奋战,独享其誉了。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合作已不仅是一种意识,更多的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除了一定的技能指标外,更重要的是合作中与人交往的健康人格。

现在学生群体中多为独生子女,孤僻、自我中心。想问题、做事情,从“我”出发,往往见好就抢,有困难就避,有错误就推托,总认为对的是自己、错的是别人,对别人的弱点不能包容等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一般需要哪些与人交往的健康品质呢?

1  求助和助人 

求助也是一种良好的心态,许多人总愿意单干,或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或万事不求人偏面态度,而在现今社会,求助是一种健康心理的品质。小组合作中,求助与助人一样重要,在自己遇到一个人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时,要袒诚的向别人求助,求助也是给自己支持的同时给他人自信。同时在助人中也一样能感受到被信任,被依赖等。在求助与助人中寻求相互之间更亲密而融洽的合作乐趣。

2、倾听和表达

在小组合作中,有的人总喜欢听别人指挥,而有些人总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真正的合作效能恰恰要体现在,对独断的想法要有另外的声音质疑,对逆耳的忠言和良好的建议也要学会倾听。因此,偏爱倾听的小组成员流畅表达自己思想,主观意见强的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声音,是与人交往中重要的品质,更是小组合作更具实效的保证。

3、欣赏和展现

小组之内,小组之间,都存在更多的关注、肯定、欣赏自己的付出和成果,而忽略、轻视它人的优势和特长。欣赏,首先是从内心发现别人比自己更好的地方,并能以自己的言行去合情的传达给对方,从而达成激励、共进、互学的良性循环。适时的展现自我,同样是一种可贵的合作品质,只有会展现,敢展现才能让他人发现自己优势,找出自己不足,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和意义。

4、责任和分享

小组共担的主题实践任务,一定是荣辱与共,同当甘苦的。而完成实践的任务,达成即定的目标责任人人有,分工的责任是明确的责任,但不代表全部的责任,本次合作中的所有问题小组人人有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分享成果,分享成功。责任感、责任心是小组合作中重要的品质,小组合作也经常在没有明确分工的任务中出现不和谐,且有推诿和埋怨,而这样的细节也决定着合作的效果,影响着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情感。

5、包容和反思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与人交往的一种境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有些成员做错或不够理想,总有一些能力强一些能力弱,有失败等,尽管可能每个人都努力了。对他人的失误、失败应以包容的心态来宽容,使小组一更凝聚的完成使命。而不能一味的指责和埋怨,去一味的追究责任。但对于自己的不足,失误,要经常反思,总结,必要时提出自我批评,提出改进意见,邀请监督,这样能让小组更为和谐,合作更为流畅。

 

 

参考:

 

学习方式变革:可能的与有效的  华中师范大学  郭元祥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几点思考  张建芳

 

教师实施指南七: 小组活动的指导  沈旎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  姜平

 

 

(万丽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