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小学综合实践小组合作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小学综合实践小组合作 > 课题概况

课题研究方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陈春丽  发布时间:2015-03-24  浏览次数:

《初中政史基于学生前概念优化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案

                 东安实验学校        政史地组                   

一、研究背景

1、改革形势: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而打造一节优秀的课堂离不开优秀的教学活动设计。新一轮的课改已经全面展开,只有从教学设计入手,在教学行为上转变,才能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摒弃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思想,而应注重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充分发挥了主导性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2、现实意义:现代教学研究发现,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建构后才能获得。学生必须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去对教师所教的作出“解释”,即在新的学习材料与主体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新的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在学生学习前,他们头脑中的已有的概念就被称为前概念,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相关的经验知识,又存在哪些误区等,对他学习的起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结果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教学的内容组织,活动设计,目标制定,过程安排,策略安排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前概念往往不够重视,采取了忽视或者全面否定的态度,而没有能够加以好好引导和利用,所以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正确处理前概念与新授科学概念的关系,进而来优化教学设计,这正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有积极影响的,从而来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已有基础:近年来,已有一些对学生的前概念的研究的论文发表,如北大湖镇中心校科学组的课题《关注学生前概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如上海市宝山中学《关注前概念优化教学设计,建构知识体系》,上海师范大学肖静发表的《初中科学课堂转变学生前概念的策略及初探》等。但关注的领域局限在科学、生物、物理学科。而且偏重与理论研究,缺少实践。

 

二、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前概念:前概念也称为“迷思概念”或“另有概念”,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称为“自发概念”, 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很探究欲指挥着他们不断的去接受新事物,又不断尝试性的对这些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出解释。学生通过课堂、网络等媒介不断开拓视野,积累经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他们接受正式教育之前,就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已经形成了一个概念,这个认识与理解就是学生的前概念。

优化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2、研究目标(问题分析):通过对前概念及其在实际教学中影响的分析和对应策略的初探,开展教学实验,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学生的前概念,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中学学科教学水平,争取为中学学科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新路子。 通过初中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科学前概念,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检验概念转变策略实施的有效性,加强针对性强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3、理论依据:

1)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学习过程是新概念把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适当观念吸收,使原有观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又为吸收新观念做好准备的过程,即新观念需要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发生非人为何实质性的联系,其结果是新知识获得意义,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改组,这一过程即是同化过程

2)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在学习者内在建构的,切实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识、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同时学习者在借助他人的帮助下,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直接得到的,而是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人际互动中,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三、研究内容

(1)当前中学生前概念现状的调查研究:在上新授课之前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调查学生前概念的特点形成来源,了解学生原有的概念和思维方式,找出学生错误的观点或模糊的观点以及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并从正面和负面作用两方面探讨前概念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影响

2)利用前概念优化教学设计研究:搜集整理学生有关前概念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认真作好教材分析,提出合理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研讨修改,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释分析

3)利用前概念优化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以学校班级为试验点,进行教学设计实践,在课前进行学生个人访谈,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了解学情,他们的前概念,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等方式,将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以某种方式清楚地表达出来,调动已有知识同化前概念,以旧拓新,深入理解新概念。

4)对实践成果进行评估的研究:在对概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准确描述科学概念,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往往会有一部分同学会在作业、考试中出现差错。因此,有必要对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科学概念,是否还对概念有似是而非、模糊的认识,能否在解决实际问题是触类旁通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可编制前概念转化的后测题对学生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包括学生的作业,试卷,公开发行的各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等媒体上关于前概念研究相关的内容。

2、调查研究法。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初中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初中课程之前的前概念情况进行调查,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前概念的现状,探究其解决的方法。

3、访谈法。针对学生采用非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前概念对知识掌握的影响,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4、实验研究法。以初中七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首先针对七年级内容,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所要学的新知识的认识,进行前测,编制后测题,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科学概念,能否用科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五、研究实施步骤(过程)

1、准备阶段,时间划分:201312——20141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组,搜集文献资料,对课题进行论证,拟定课题研究初步方案,并对课题申报进行设计。本阶段预期成果:前期论证、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

2、实施研究,时间划分:20142——201511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培训课题组成员,撰写、修正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实践,取得中期成果。本阶段预期成果:调查报告、教学案例、课题研究论文等。

3、总结阶段,时间划分:201511——201512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撰写报告和论文,邀请课题主管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本阶段预期成果:课题结题报告、课题论文集等。

 

六、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一)课题管理措施

1、加强课题成员的培训

2、加强题组制度建设

1)完善课题组例会制度。

2)完善课题组岗位职责制度与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制度。

3.加强专家指引

采取“走出来”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与专家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电话、电邮等形式市教研室、区教研室等专家进行沟通与交流。

4、加强课题档案管理,收集各种原始材料,进行归类整理

5、加强课题的宣传与交流工作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和本课题的特点,成果和预期如下:

  主件:结题报告

  附件:

  1、课题研究阶段性的调查取证资料

  2、用论文、随笔、叙事等形式陈述课题研究过程、成果及经验教训等;

  3、汇编优秀课件及教案、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

  4、课题研究中以会议、座谈、交流等形式阶段性总结研究中的不足与措施

  5、课题研究中师生的感想和小记;

  6、课题组成员对于课题结果差异的对比与分析。

 

八、研究组织    

   组长:裴鹏涛

   组员: 孙宏  张卫明  商建平  苏建中   陈春丽

                       

                                                           政史地组

                                                       东安实验学校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