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初中理化创新实验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初中理化创新实验 > 成果展示

《浮力》课例分析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刘伟  发布时间:2016-12-18  浏览次数:

《浮力》课例分析

去年开始我参与了教研室殷老师引导的课题《初中物理实验教与学的观察评价研究》的研究,听了多位教师的课后,我感触颇深。下面我就自我的感觉对刘晓忠老师的《浮力》一课,谈谈我的感想,如有不足的地方,望批评与指导。

从教师的教来看,在本课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 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从学生的学来看,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学生发言积极,都能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懂得了浮力的有关知识,部分学生表现出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本课,在设疑自探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思考,这样才能提出问题。解疑合探环节,让学生动手完成测量浮力大小的实验,感受实验过程,体会交流合作之后成功的喜悦。展示与评价环节,让学生自己到讲台前展示成果,包括展示实验过程,讲解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质疑再探环节,先由学生提问,然后由教师提出预设的拔高问题,演示乒乓球实验,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解答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所以教师一定要退到后台,把讲台留给学生。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大声的夸夸其谈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要注意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已有经验、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来安排、组织教学,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主体的充分体现。

教学建议:1、在探究浮力的方向的演示实验中,若将连接乒乓球的细绳换成红色将更利于学生的观察。2、在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的实验中若能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就可以为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埋下伏笔,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流畅,效果也会更好。 3、小组活动较多但小组合作交流的深度不够,有待加强。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处理得都十分到位,是一节值得学习和推广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