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初中政史前概念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初中政史前概念教学设计 > 课题概况

《初中政史基于前概念优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陈春丽  发布时间:2016-12-15  浏览次数:

 初中政史基于前概念优化

               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价值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而打造一节优秀的课堂离不开优秀的教学活动设计。新一轮的课改已经全面展开,只有从教学设计入手,在教学行为上转变,才能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摒弃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思想,而应注重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充分发挥了主导性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现代教学研究发现,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建构后才能获得。学生必须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去对教师所教的作出“解释”,即在新的学习材料与主体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新的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在学生学习前,他们头脑中的已有的概念就被称为前概念,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相关的经验知识,又存在哪些误区等,对他学习的起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结果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教学的内容组织,活动设计,目标制定,过程安排,策略安排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前概念往往不够重视,采取了忽视或者全面否定的态度,而没有能够加以好好引导和利用,所以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正确处理前概念与新授科学概念的关系,进而来优化教学设计,这正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有积极影响的,从而来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近年来,已有一些对学生的前概念的研究的论文发表,但关注的领域局限在科学、生物、物理学科。而且偏重与理论研究,缺少实践。为此,本课题研究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提高教学专业素养。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和研究,探索学生前概念诊断策略,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可能性。

  2.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初中政史基于学生前概念优化教学设计的策略。

  3.通过实践和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政史的兴趣和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知识的迁移和补充,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从而得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通过实践和研究,提高参与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提升学校政历学科教学影响力。

(二)研究内容:

1、关于学生前概念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学生前概念的重要意义的文献研究

2、在政治、历史学科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前概念的方法研究:在上新授课之前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导学法调查学生前概念的特点形成来源,了解学生原有的概念和思维方式,课中可通过问题,谈话法找出学生错误的观点或模糊的观点以及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作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前概念。

3、基于学生前概念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研究,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重难点更加适切学生情况,更能满足学生需求。搜集整理学生有关前概念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达到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体会”和“感受”,认真作好教材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整合,研讨修改,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释分析。

 4、基于学生前概念优化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增加多样的教学活动与方法,以学校班级为试验点,在课前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情即他们的前概念,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访谈等方式,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出问题,教师鼓励并激发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猜想和解释,在必要的时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质疑和辩论,突破传统的讲授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三、研究过程和研究措施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时间划分:201312月——20141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组,搜集文献资料,对课题进行论证,拟定课题研究初步方案,并对课题申报进行设计。本阶段预期成果:前期论证、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

2第二阶段(2012、3—2012、8)研究准备阶段。

课题组成员利用业务学习、集体教研等时间,进行前概念与教学等理论文献的学习;利用集体备课进行深入的研讨,提高教师学习运用前概念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及报刊杂志,并做了学习笔记,定期交流。这样,绝大部分教师转变了思想观念,把“以学生为本”根植于思想深处,认识到了前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为接下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3、实施研究,时间划分:20142月——201511月。

 1)课题组对现有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访谈、听课等手段,积累了一定的材料,并经仔细分析后,对现有初中政史课堂教学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发现诸多问题,如课堂问题设计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情境设置不合理等等,教师没有彻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状况,教师的教学过程没有根据学生的前概念来设计

 2)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进行了分层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探查学生的前概念的存在情况。本次实验中,根据初中历史内容设计问题编制问卷调查表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每个年级选取两个班级,一个为对照班,一个为实验班。在每单元或每节课之前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也用访谈法、课堂追问法收集信息。

(3)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和课例研讨,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课题组成员在实验班推行前概念教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并进行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议课,根据收集到的学生前概念的信息,认真作好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每节课根据学生前概念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增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并同时制定好与之相配套的作业练习,努力去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巩固科学概念。上完课进行讨论,评价,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出修改意见,以便对下一课进行更好的教学设计

4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从学生在课堂的反映,作业的质量,阶段性测试来评估前概念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5)总结研究经验,提升理论成果

 课题组成员进行精彩的课堂展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及时总结经验,进行交流,积极撰写教研论文,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4、总结阶段,时间划分:201511月——201512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撰写报告和论文,邀请课题主管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本阶段预期成果:课题结题报告、课题论文集等。

研究措施

1、优化组合,构建研究队伍。人是一切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依据“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研究理念,根据自愿与推荐相结合,组建了有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的研究队伍。

2、认真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充分发挥课题组老师的“主体”意识,以新课程的学习为重点,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建设文献资料,健全学术沙龙活动,组织“走进新课程”学术论坛和“新课程大家谈”学术沙龙,把集中学习与个别学习相结合,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笔记,写好心得,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3、横向沟通,提高研究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十分重视向兄弟学校学习,组织课题组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并邀请市、区的专家、学者讲学以及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课题组成员外出听课学习,必须把学到的经验、听到的做法介绍给课题组成员,并对本课题研究提出一个中肯的意见,促进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

4、采用激励机制,促使研究制度化。根据学校教科室制定了《教科研考核细则》,对教师的学习、上课活动记载、教科研成果进行专题考核,得分与年终奖金挂钩,在此基础上评选优秀教科研个人,努力争取优秀课题组,以此激发教师搞好课题研究。

 

四、研究重点与成果

(一)关于学生前概念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学生前概念的重要意义

1、前概念的含义:前概念也称为“迷思概念”或“另有概念”,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称为“自发概念”, 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很探究欲指挥着他们不断的去接受新事物,又不断尝试性的对这些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出解释。学生通过课堂、网络等媒介不断开拓视野,积累经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他们接受正式教育之前,就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已经形成了一个概念,这个认识与理解就是学生的前概念。在政史学科中,前概念包括学生的陈述性知识,也包括程序性知识,即在以往的学习中,形成的学习方法。

2、研究前概念的意义:现代教学研究发现,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建构后才能获得。学生必须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去对教师所教的作出“解释”,即在新的学习材料与主体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新的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在学生学习前,他们头脑中的已有的概念就被称为前概念,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相关的经验知识,又存在哪些误区等,对他学习的起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结果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教学的内容组织,活动设计,目标制定,过程安排,策略安排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前概念往往不够重视,采取了忽视或者全面否定的态度,而没有能够加以好好引导和利用,所以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正确处理前概念与新授科学概念的关系,进而来优化教学设计,这正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有积极影响的,从而来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探究调查学生前概念的方法,诊断学生前概念

     学生的前概念具有隐蔽性,一般不容易表现出来,要掌握学生的前概念现状,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实现。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是信息收集的一种有效手段,关键在于调查表的设计,须依据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如在《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这一课,学生对日本和伊斯兰教都会有所了解。可设置一些问题调查学生的前概念

问卷调查

1、谈谈你对日本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

2、你能举出我们学习的有关日本的历史史实吗?

3、请用一些词来描述你对日本这个民族的印象              

4、请用一些词来描述你对待日本民族的态度

5、你知道穆罕默德是谁吗?

6、你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名称?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宗教

7、你了解伊斯兰教的有关风俗吗?请试着写出

8、请回忆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中有关阿拉伯的有关史实,试着写出

9、用几个词描述你对阿拉伯这个国家的了解或印象

10、基督教的标志是十字架,你知道伊斯兰教的标志是什么吗?

11、你认识下列国旗吗?试着说出他们的国家

12、对以上问题是如何了解的(多选)

A 从课堂学习中      B 从课外书中       C电视上     D其它  

2、访谈法 。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访谈研究法的优点是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访谈中,教师要和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引导其深入交谈,更容易去挖掘学生隐藏的前概念。如九年级政治学科,对一些平时很容易接触到却容易混淆的专有名词,可利用谈话进行调查,如让学生谈谈“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大多数学生认为公民与人民的并没有区别,名称可以互相代替,有的学生认为人民包含的对象范围更广,说明学生隐藏着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如让学生谈谈“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解,一些学生提出了对“专政”和“专制”这两个概念的模糊和不解,教师在课上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这些迷惑,很少帮助学生去辨别。

3、课上提问法。通过课上提问的方式来获知学生的前概念,既能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暴露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引起观念的冲突,让教师的课堂做到生成,更好的推动教学环节的展开。如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一课,学生对三国时期的人物有着大量的前概念,有着更多的想法和表达欲望,教师可在课堂上提问:在你们印象中,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三顾茅庐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火烧赤壁有哪些故事典故?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都是真的吗?让学生在课堂畅所欲言。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对三国时期的历史存在着很多错误的前概念,如果教师压抑学生的表达欲望,不去让学生自由表达,既压抑了学生的天性,也无法去纠正学生这些错误前概念。

(三)诊断当前学生政史前概念现状和当前政史教学现状

1、学生前概念现状

1)初中生历史前概念形成的主要途径与影响因素

   初中生正式学习政治、历史之前,影响学生前概念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三个:①与他人交流获得;②接收媒体信息(包括影视、动漫、网络、广播、科普读物、报纸资源等)③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影响学生历史前概念形成的主要主观因素可能有三个:①认知规律;②思维品质(包括容易受思维定势影响及缺乏深刻思维和辨证思维)③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2)初中生前概念的特点

①前概念的丰富性

   初中生从出生到现在已经有了十多年的生活经验,因而在学生的头脑中无意识地形成了很多关于政治、历史前概念,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达,学生获取前概念的渠道方便快捷广泛,但是这些前概念在学生脑海中都是零碎的,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错误的。如果在教学中,能从学生的这些前概念出发,深化、完善,逐渐形成新的概念,这样概念的形成的过程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更是学生学起来轻松,理解透彻的概念。

②前概念的隐藏性

    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是无意识的,是以一些生活经验为主的,潜移默化形成的,且学生又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这些前概念以潜在形式存在,平时是不会轻易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隐藏性。只有当我们有意识地去问、或去做时,学生的这些前概念才会被激活,而产生一定的思维、思想和动作。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去激活学生潜在的、隐藏的一些前概念,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③前概念的稳定性

   由于有些前概念在学生的大脑中长期存在,且又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下强化,加上学生的思维又具有直观性,形成了非常顽固的前概念。其中不乏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稳定的错误前概念对正确概念的形成有很强的误导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前概念来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前概念来理解新的概念,同时注意纠正错误的前概念,防止出现负迁移。

2、当前政史课堂教学调查

   通过我们访谈、听课等手段,积累了一定的材料,并经仔细分析后,对现有政治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很多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1)课堂问题设计脱离学生实际

课堂提问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师生进行互动的有效途径。如何保持良性的课堂互动,教师的问题设计非常关键。一个不成功的提问会使一堂课互动陷入困境,而一个成功的提问则会调动学生的气氛,触发学生的求知欲。调查中的许多课堂,教师的提问脱离学生的前概念基础,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彻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状况,教师的教学过程没有根据学生的前概念来设计,这样使教师提出的问题严重脱离实际,使新的科学概念无法建立在已有的前概念的基础之上,学生学起来更加困难。

2)教学情境创设不合理

学生的前概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显现出来的,只有当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后,才会激活这些前概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那么如何有针对性的去激发学生头脑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前概念呢?这就需要教师花时间去准备了。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也是其中的一个方法。被调查的许多的课堂中发现,很多教师没有进行合理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的前概念没有被完全激发,这样的课堂效率低下,教学目标的达成较为困难。

3)教材处理不科学

现行的教材更新较快,说明我们的学生认知水平的更新也很快,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教材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的地方高估学生的认知,有的地方则是低估,有的地方的探究活动过于细致等。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前概念现状,对教材作出合理的调整,使教材更有操作性,使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被调查的几个课堂来看,教师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的,没有进行因材施教和对教材作合理的调整、处理。其主要的的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前概念现状掌握不够,导致教学过程设计过渡依赖于教材的编版。

4)教学难点突破困难

既然是教学难点,说明这个知识点的突破较为困难。如何去突破这个难点是每个教师需要认真下功夫的。随着教学现代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现代设施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是一种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学生的前概念来突破教学难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建立在学生的前概念的基础上,操作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很方便。但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借助学生的前概念来突破教学难点的。

(四)、运用前概念优化教学设计

    通过对学生的前概念的调查和对现有历史和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课题组人员进行整理、分类、类比等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学生的前概念与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要教师能正确运用前概念来设计教学过程,会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之,如不能正确运用前概念来设计教学过程,忽视学生丰富的前概念基础,则会使教师的教学事倍功半。

我们实验组认为学生的前概念与课堂教学之间的主要联系有五条:前概念与教学目标的确定、前概念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和迁移、前概念与重难点突破,前概念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并分别对以上的观点进行了长时间的分组实验,现把部分实验过程作详细描述和总结。

1、前概念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把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前概念来进行确定。如在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这一课,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他们对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烟的危害都有相关了解,但是对林则徐的评价,鸦片战争的评价都比较片面,不能全面多角度认识和评价,基于以上前概念,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编写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辩证的思维,多角度去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禁烟有功,同时也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鸦片战争对中国有着巨大的消极影响,同时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启迪了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2、前概念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促进知识的迁移。

   1)充分掌握学生的前概念,把前概念和教学内容融合,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更符科学性,更具有操作性。例如在八年级历史下册《日出之国新月之乡》这一课,例如在本课的导入中,可展示日本和伊斯兰教国家的国旗让学生辨认来引入本节课。挖掘学生的前概念,调起学生兴趣,对已知正确的前概念的了解和好奇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和兴趣点。第二部分“大漠中的帝国”,可让学生谈谈对阿拉伯国家的认识,以及对伊斯兰教的认识。学习兴趣浓厚、思维灵活的学生,能主动掌握更多的科学概念。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关系,学生掌握的许多概念是孤立、片面的。当学生敢于表达朴素、不全面的主观认识的时候,教师首先应予以充分的尊重、肯定与鼓励。这样,无论学生个人说出来的是错误认识还是粗浅的主观认识,他们都会积极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它们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解释加以处理,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尝试到获得知识的乐趣,还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和鼓励探究精神。

2)纠正错误前概念,防止知识出现负迁移,升华不全面的前概念。学生所获悉的历史前概念,也许已经在脑中形成了一种固有的印象和思维模式,如对日本这个国家的看法,学生在脑中都会有着自己的固有印象,到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正因中日特殊的关系,学生对日本这个民族的特质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片面的概念,如何升华这种并不全面的前概念,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可设计让学生谈谈你所了解的日本,让他们谈谈对日本的看法,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有认知上的差异,通过相互辩驳与碰撞,来达到一定的纠正。本课第一部分“善于模仿的民族”的学习,知道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的民族,是一个在不断吸收中国以及其他民族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民族。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把唐代的改革内容与日本的改革内容相比较,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及内容,让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制度,从而使日本迈进了封建文明的发展时代。

3、前概念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时,我们要借助学生的前概念,教学过程从学生已知的或熟悉的事物入手,由浅入深,用前概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新的概念,这样形成的概念深刻而灵活,使教学过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第一框意志的特征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在于理解意志的四个特征: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和自制性,并学会去区分和辨别。如何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出这四个特征呢?这时候要从学生的已知事例着手,把他们隐藏的、零散的、不全面的前概念挖掘出来,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先让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坚强意志的人物事迹,古今中外,名人或是身边的人,给予学生充分展示前概念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再从学生已知的人物事迹入手,分别展示本班学生自习课自觉学习的画面、司马光果断机智做出砸缸救人的举动的故事、卧薪尝胆和愚公移山的故事,得出意志的三个优良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最后一个意志的品质自制性,仍然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遇到以下情况,应该怎么做1:你准备起早背单词,可是发觉自己太困了。

      2:星期天,你刚刚坐下来做作业,朋友喊你去打球。

      3:晚上回家刚放下书包,电视里面正在播放你喜欢的电视剧。

    学生很快会得出,具备优良的意志品质还需自制性。通过挖掘学生的前概念,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一堂好课的关键所在,但要突破确实需要下功夫,我们的研究为突破教学难点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实验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前概念来突破教学难点有价值的经验。

4、前概念与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做到注重学生的前概念,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我们的政史课堂不再是满堂灌,教师一讲到底,而是创设了多样的教学活动。

1)课堂表演。不管是在历史课堂中还是在政治课堂中,只要是对课堂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并且是学生熟悉的故事和生活小故事,我们可以改变教师讲述的方式,让学生来表演,可以是用演讲、小品表演,采访、或是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堂。如《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一课,官渡之战的许攸献计火烧乌巢、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剧本,在课堂上以小品表演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推动教学环节的展开。如九年级上册政治《放飞理想、立志成才》那一课,就可以让班级里同学组成记者小分队,以现场采访的形式,调查班级里的同学有哪些理想?然后进行现场报道。

2)创设情境。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前概念为课堂提供了更多的创设情境的素材。初中政治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并不是单一地接受课本知识就可以,要学会如何将课本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具有判断力,运用课本知识指导自身健康发展,摆正价值取向。传统教学中,老师会让学生在课下死记硬背,导致学生不能融会贯通,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更是不可能。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思考,并结合生活经验,把生活中获得的前概念,学会自主运用,比如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后,组织一次讨论活动,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并总结分组进行讨论生活当中消费者所遇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并分类罗列出哪些是违法行为,是否涉及侵权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新概念与前概念就能够相互结合。

3)辩论。学生的前概念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如何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如何升华朴素的、不全面的前概念?我们在课堂上采用辩论的方式,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消除错误的前概念,然后重新构建科学概念。如三国的历史,由于学生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前概念是片面的,前概念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辩论:如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诸葛亮是神还是人?在辩驳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历史史实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学会去用辩证的思维去客观评价人物,学会区分小说《三国演义》和史书《三国志》的不同。

 

六、实践成效分析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就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本课题自申请之日起,课题组成员情绪高涨,就积极的展开了研究。

(一)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幅提高

    教师在课前通过多种方法获悉学生的前概念,然后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激活学生的前概念,促进知识迁移,找准前概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挖掘前概念,增设多样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又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更好的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学生学科兴趣全面提升

      随着教师对政治历史学科前概念的重视及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课堂上会形成一种习惯,在学习新的概念时总会引发与之相关的前概念,并在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实现前概念的转化,使学生掌握概念的速度更快。久而久之,学生会把这种习惯带出课堂,走进生活,因此也改变了学生的生活,他们会有意识地、主动地去接受生活中多样的概念,去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他们获取更多的前概念,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厚。前概念优化课堂教学推广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轻松,学生学习也更轻松,实验班期末笔试成绩与对照班也有明显提高。

(三)教师的教学能力充分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推广,教师的理论水平随着课题的推进而提升,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前概念的文献研究,基于前概念对教学设计的优化,使我们由“教书匠”逐渐转变为“学者型”、“反思型”的教师,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近三年的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自身成长,教师们养成了备课必备学生的好习惯,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

      应用前概念来优化政治历史课堂的话题是一个永恒课题,只在不断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才能赋予这一课题的新活力。在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开展研究:

进一步推动本校教研和新课程的理论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有效地投入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当中。认真研究总结课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进行实验。

                                       

                                                     (执笔   陈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