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初中语文个性作文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初中语文个性作文 > 心得反思

学习《抓好四个环节,培养新市民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感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吴梅娟  发布时间:2016-01-29  浏览次数: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要归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生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美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一、新市民子女成为后进生的原因。

1、新市民自身文化参差不齐。据市有关人口流动资料显示,新市民多来自苏北地区、安徽、四川等地,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人极少数,大多只念到小学,有的甚至是文盲。去年我任教三年级,有一个孩子学习特别吃力,放学后每天都给他补习一个多小时,进步仍不明显。与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他们全力配合。谁知孩子的母亲说:“老师,我也不知道怎么管他,他老不听话。再说,我又不认识字,不知道他写什么,看什么。老师你多帮帮忙吧。”类似的家长为数不少,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心有余而力不从。这样,就给老师加大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2、新市民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动辄责怪、训斥、体罚,甚至打骂,是一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但很多家长非常习惯地采用这种原始的、低级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对家庭的恐惧感,使得许多孩子脾气倔强,性格古怪,不敢与家长诚恳地谈学习和在校的情况。想要驯服这一匹匹桀骜不驯的小野马,没有一点科学的手段和耐心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的。有的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业,不去过问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有的只是关心子女的食宿。家长对学生缺乏爱心、缺乏关心、缺乏为他们服务的精神,不能以应有的热情去创造学生的良好心理效应,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进取愿望,这些学生便得过且过,在学习和生活上没有紧迫感和积极性。

3、教师工作的矛盾日益尖锐。作为教师,既要对学生作出正面的引导,又要对出现对行为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纠正;既要树立先进的榜样,又要“偏爱后进生”。谈何容易!许多家长很明事理地对我说:“老师,孩子不听话就打,我们家长绝对支持,放心好了。”我只能一遍一遍地给他们讲《义务教育法》和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有个别后进生深明其中之道:无伦自己做错了什么,学校也不会对他怎么样,只不过批评教育罢了。于是为所欲为,根本不把教师放在眼里,把老师的话语当耳边风。于是部分教师便出现偏爱“优生”的现象,从而使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大减,越来越后进。另外,教师尤其是班任工作的复杂、教学任务的繁重也是影响班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4、教师和家长难以做到严格又求。首先是教育者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对新市民子女报以有色眼光看待。一旦孩子犯了错,就会扔下一句:“外地生吧,就这样。”不经意的一句往往会严重损害新市名子女的自尊心,同时让本地生模仿到了看待新市民子女的“正确态度”,给教育者以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麻烦。其次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特殊表现,是教师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教育过程中,有的教师只当学生的朋友,不做学生的严师,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了距离,失去了师长的尊严,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有的甚至对学生的过错睁只眼,闭只眼,在有些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情愿“放他一马”,也不敢正面批评教育。另外,一些家长只求自己的孩子不犯罪,不当流氓,不吃白粉,至于学习上的需求则随便而已。这种教育的放任和管理的放松使学生失去了约束,弱化了自控能力,他们越来越放松自己的要求,逐渐丧失理智感,逐渐是非不明,滋生惰性,学习退步,品行滑坡。

二、对于新市民子女后进生的矫正对策。

1、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思想品质、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变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应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校应主动了解新市民子女的家庭境况,尤其是最近有无出现过的特殊情况。多开展新市民子女家长会,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增进新市民与学校的感情。教师应主动加强家校联系,要求父母的思想与学校的想法一致,把学校的教育思想传达给家长,叮嘱家庭一定要配合学校的教育转化工作。做学生工作也要以说理为主、少骂、不训话、多鼓励、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严格要求,让学生感爱到家长的关心,以及家庭的温暖。这样有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双管齐下的强大教育力量,转化效果会更明显。切忌望子成龙心切,急于求成,看到自己子女离自己的期望差距甚远,就用言行刺激孩子,这样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增加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难度。

 家访是调节家长与子女关系的最好方法,但家访也要讲求质量,不能事无巨细、好事坏事都家访。家访次数多了,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防御心理,结果是费力不讨好。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家访有进可以用书信、电话、电邮等方式代替。对于后进生,家访更要巧而精,决不是越多越好。后进生怕老师家访,是因为他们平时没能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肯定,存在一种不正常的师生对立关系。因此,老师在家访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甚至事前找其谈心,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每次家访,都要为学生带来欢悦,带来动力。那种把家访当成是告状机会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其结果只会使师生关系恶化,为后进生转化工作设置障碍。

2、教师给与后进生更多的宽容。 由于后进生长期受压抑,缺少温暖,好像周围的人和事总与自己过不去,很容易导致偏激情绪。在开始阶段有些后进生甚至会出现暴力倾向。当老师找其谈话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当面顶撞老师,表现极为不满;二是表情冷漠,沉默不语,表现出极强的对抗情绪。这时,教师必须冷静,立于善于疏导,给予宽容。可以中断谈话或者巧妙地变换话题,这样做既可缓和气氛,又可了解其内心世界。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要让人讲话,得首选让人相信你的话,切忌针锋相对,居高临下,以势压人。戴帽子、打棍子,甚至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只能恶化师生关系,轻则争吵,重则发生冲突,把后进生推向教育的对立面,于今后的转化工作不利。

 宽容对待后进生的学业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后进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我们对他的学业成绩自然不能要求过高,否则欲速则不达,容易伤害自尊心,打击其自信心产,产生反效果、负效应。班主任不要老是拿尖子生与后进生的成绩作比较,甚至在班上评头论足、冷嘲热讽。讥讽和挖苦,只能加深后进生的自卑感以及妒忌心理。班主任也不能专门表扬奖励优秀生,使后进生对奖励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望而生畏。后进生自己和自己比,进步了,就可以获奖。一个高明的老师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发掘学生的优点、发现优点更大力加以赞扬肯定。从而使后进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赞扬肯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激发其向更高的目标奋进。我们应创设更多这样的机会。

 3、正确对待后进生的反复表现。 容易反复是后进生的一大特点。后进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决心改正,并有转变的行动,这只是转化的开始.这种转化不可能一次完成.一个错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习惯是在长期错误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因此难以一下子改变过来.尤其是有些新市民子女的不良习性是从家乡带来的,本身就有一种顽固性。尽管在转变过程中有进步,旧行为习惯仍是有潜在力的,这就是导致学生重犯错误,出现反复的一个极根本的原因.这种反复是正常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但应当看到这种反复不是退回原地,而是曲折螺旋式上升前进的过程。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的情况:自控力差,意志薄弱,经不住“哥们儿”和旧习惯势力的引诱,拉拢和威迫,出现反复;学习上欠账太多,学习习惯不好,咬着牙下决心补救基础知识,但千头万绪,无从着手,畏难情绪大,补差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便偃旗息鼓,出现他转化过程中的反复。也有由于教师方法的不当,未能把握好补差的起点,难度过大等原因造成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的反复。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反复中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症下药,做到反复抓,抓反复.

提高新市民子女受教育水平,最大的得益者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现代化的建设需要数以亿计高水平的劳动者,如果对于他们,不给他们平等的教育机会,将给未来社会遗留下一大批低水平或不合格的劳动力,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重视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同是祖国的花朵,即便是生活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的野百合,也应该有属于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