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初中语文个性作文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管理 > 初中语文个性作文 > 他山之石

网络转载: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随笔

来源:李玉琴转载  发布人:佚名  发布时间:2014-05-15  浏览次数: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中受到关注,但学生怵作文这一不争的事实也时常困扰着作文教学的开展,在以往的语

文教研活动中,作文教学也被列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作文仅仅被安排了七个时间配额,而其他的时间则被大量的解题训练所挤占,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的训练活动也无法在时间上得到充分的保障,针对这一现状,我校为了更好的配合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活动的开展,在六年级加设了每周一节的写作研究课,定课时,定教师进行专项训练活动,力图以一种相对独立的依据进行作文指导教学,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这一设想的初衷,除了为能够保证作文训练的时间充足外,在六年级开设这一课程,也能为初中作文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而为中学语文学习的作文教学与基础教学的有机结合作好一些先期的基础准备(这一设想的产生,受启发于中学数学教学中分教(代数、几何)合考的现状)循着这一思路,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以下数据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作文当堂上交率

平均字数

上交时间

开学初

52%

250——300

多数转天

一学期

75%

300——400

当堂或放学

一学年

95%

400——500

当堂完成

以上数据表明,经过一年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写作速度明显提高,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明显的提高了,写作在学生心目中已经不是可练可不练的语文学习的附件,以往在考试中存在的不写作文或一行字作文的现象得到了彻底的解决。这对于我们的实验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更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实践的决心。现将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作法汇报如下:

一、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个性的吸引  接到这个任务之初,心中是忐忑的,作为语文教师讲授作文不是难事,辅导学生写一些有自己特色的作文也有一些经验,但把写作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科目,如何起始,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新问题,学生将会怎样对待这门每周仅一次的科目,他们的重视程度和兴趣如何?以往的语文教学经验显示给我们这样一个现象:作为小学就接触到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进入中学学习以后,数学、英语依旧能保持90分以上的优势,而语文却要降到70多分,这恐怕就是中学生厌语文的起始吧。对分数的看重心理在学生当中还是有一定市场的,鉴于此,我们把并不难作为这一课程的切入点,即对于坚持每一堂课训练内容的学生先给予一个满分的平时成绩,此举意在吸引全体学生坚持作文的训练,因为好写才是写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兼顾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对于每次写出有一定特色的学生,我们会在期中、期末成绩中给予体现。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所谓个性化的评分标准,从吸引学生的兴趣入手,对于刚进入中学学习的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为我们进一步实施个性化的作文写作指导提供了能写的准备。 

二、从学生的身边入手——个性的基础 

在上作文课之初,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无论开始讲了些什么方法,只要一声令下开始写,学生必先————”一声叹,而后寻纸、议论,却迟迟下不了笔。不知写什么是学生们常说的,我们想来,

学生是还没有写的感觉,这就好象写字没有定助神,练功没有定住气,时常看见别人写字,必先铺了纸,砚了墨,一手抚了纸,一手执笔,定住神,而后一挥而就。想来写作也是如此,只是恐怕要在时间上长一点(打腹稿),因为既要确定一个内容,又要想一个好的开头,还得用上一两个佳词。说到底,写作得先培养感觉,而这感觉就是搜罗一些身边的事,看哪个使你有了想写的感觉,事有了,写作的感觉也就有了,写来自然一气呵成。所以说,写作得先培养感觉。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内容去写,并写出了老师要求的感受,这种教学的结果导致了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的产生,因为他们写的是别人的东西,感受的是别人的感受,学生在作文课上经常问我们写什么”“什么题目就说明了这个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着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入手的作法。从学生自己的身边入手就是教师不定题目,放手让学生去写自己身边乐写的东西,谈谈自己的感受,我们强调自己的,就是要求学生要选取不同于别人的东西,而对于这种不同,我们给予褒奖,对于选材的褒奖促使学生形成自己选材的敏感区,而在这个区域中的感受将会具有自己的特色,而这特色将是个性化的起步。在我们的引导下,有的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手、脚、头发,有的学生关注于教室中的桌椅、门窗,有的学生则在足球中找到了自己的感觉有了自己的敏感区,写来顺手,感受也是自然的。对于这种自然的感受(文章主题)我们并不急于定标,因为那样可能会打消学生敢写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使学生被阻塞的思路疏通开来,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怎样写好,避免了学生为求新而滥新的可能性。小题大做,是我们 作文训练的起步,从学生身边可见、可知、可感的小事写起,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小事。从学生身边入手的方法为学生个性化写作奠定了基础。

三、从学生的发展入手——个性的雏形 

学生写不出文章,其实是写不出自己的文章,范文,成了老师定出的指导标准,听话的学生要写出范文一样的文章,而那是别人的文章,正是源于学生在写别人的文章,分享别人的感受,如果感受不出,自然只好用上编的方法,既然是编的东西,自然流于假、大、空,我们常常把一些有着真实感受的好文章向学生展示,并希望他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但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是不同的,这就影响着学生对同样的生活会有着不同的感受。生活原本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受生活的敏感区,在这个自己感悟生活的敏感区里,只要肯细心感受,都可以挖掘出自己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将是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将是有自己个性的文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进行范文的展示,只是向大家展示他们已经寻得的感悟生活的门径,让大家循着他们的样子去寻找自己真实感受的门径,只要挖掘一下自己的敏感区,就可以看到写好文章的希望。

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工作已经结束,回顾已取得的成绩,我们有如下的体会:首先是在指导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上,应该切实的付诸于行动。其次,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花费一定较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所以,在时间上保证作文训练也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基础。最后,还有一点,作文与阅读之间的辅成关系是每个语文教师都熟知的,但读后的摹写”“仿写很容易让学生进入类似八股式的写作定式,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发展。所以,怎样更好的处理好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并以一种相对独立的理论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也是我们进一步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与心理教师也进行过一些尝试性的交流,这种让我们萌生了通过学生心理分析更为有效的指导学生的个性化写作的想法,但这种学科边缘的融合会收到怎样的效果,在日后的实践中,我们还需在理论上、实践中进行一些摸索性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