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争创农村优质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17-06-12 10:50:50 点击次数:
 

夯实基础 争创农村优质实验学校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第四轮主动发展规划

20149——20178

为全面推进我校走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总结前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成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基础与前景

一、基本概况

东安实验学校成立于2011年,坐落在武进区湟里镇东安社区。学校现有51个教学班,2200余名学生,140名教职员工,其中专任教师136名。学校占地面积约65000㎡,建筑面积约26000㎡,分设行政区、教学区、运动区。

学校始终坚持文化立校的战略,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力量,管理水平日臻成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发展基础

东安实验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优良的办学成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连续十多年获区初中教育质量评估二等奖,先后获得武进区级文明单位,常州市行风建设群众满意示范校,武进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武进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武进区廉洁诚信教育示范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1、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勤奋乐业,求真务实,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136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24人,中小学高级教师50人。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34人。涌现了一批以“武进区师德模范”华红玉老师、“武进区十佳爱生模范”董惠芬老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

2、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多年来,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规范和谐的,体现以人为本、引领主动发展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精细管理的良好环境,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日趋丰厚的学校文化。学校实施文化立校战略,积极培育“养正”文化。创设赏心悦目、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建设敬业爱生、互助合作的教师文化,倡导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学生文化。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职工享受职业的尊严,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

4、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组织教师聚焦课堂,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途径与方法,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革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5、培育特色初见成效。多年来学校着力培育人文德育和科技教育特色。坚持深入开展了“军校共建”系列教育活动,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开展课题研究,开设校本课程《红领巾辉映橄榄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争创了常州市科技特色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开发实施了《科技与生活》校本课程,组建科技兴趣小组,营造了浓郁的科技教育环境,对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形势与挑战

进入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科学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新追求。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追求优质发展、特色发展,我校既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随着外来流动儿童的增加,学生之间的学业基础、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更加突出,这将给我们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健康发展的新思路、新策略。

二是广大教师课程建设、教学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够适应,尚须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需要加快培养青年教师,使近几年上岗的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目前缺乏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名优教师,必须加大力度培养骨干教师,努力扩大优秀教师、名优教师群体。

三是学校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设任重道远。绩效考核、质量奖励等一系列制度还在分部实施着,缺少应有的衔接,九年一贯制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调整,探索建立新的管理机制,融合重组学校文化,整合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  理念与目标

一、办学理念

学校确立了 “蒙以养正 正己化人”的办学理念,校训“谦”,校风“明理、进步”,教风“博爱、博学”,学风“谦虚、好学”。学校精神“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勇于担当、互助合作”。

学校坚持“蒙以养正,正己化人”的办学理念,就是要践行“校训”、弘扬“三风”,实施养正教育,要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成长规律,突出行为养成、道德培育、情感体验、理想信念为教育重点,形成养正教育体系,创新途径和方法,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的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养正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素质,实施“三精”管理,精细、精致、精心。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根据本校办学理念、发展基础和面临的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上级领导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文化、有特色、有品质、名副其实的优质学校”。

有文化:坚持文化立校战略,推进文化建设工程,践行校训,发扬“三风”,秉承学校优良传统,创设人文环境,用养正文化滋养学生,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特色:一是德育特色,在“军校共建”、“习惯培养”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融国学教育、传统文化、人文素养于一体,形成体现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二是科技教育特色,在成功创建常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技教育工作机制,形成科技教育品牌。三是发展足球为重点项目的体育特色;四是学校管理特色,探索高效、规范、民主、精细的管理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有品质:师生人文素养好,培养有文化、有能力、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谦谦君子。教育质量高,学生有个性、有特长,全面发展。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不折不饶的、永不言败的气质,无所畏惧,攻坚克难的品质。

优质学校:教育装备达国家规定的现代化标准,学校管理实现信息化创建“四园式”学校,即:“花园、乐园、学园、家园”。学校在文化建设、课程改革、队伍建设、教育装备等方面走在常武地区前列;教师教风严谨,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经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师学科教学在本地区起引领作用,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新成绩。

第三部分   任务与措施

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和总体发展目标,在三年内将落实如下任务。

1、推进管理创新。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根据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学校章程,根据学校新组建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基本实现学校在德育、教学、科研、体卫艺等领域的整合,建立起一整套突出民主、规范、精细的,引领师生主动发展的管理机制。特别是进一步创新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条线管理和年级管理相结合的、引领教师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根据实施岗位管理、绩效工资等新情况,探索和创新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常规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探索相应的管理机制,配备相应的管理队伍,进行中层竞聘,加强岗位培训,努力提高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着力建设一支“务实、创新、高效、和谐”的高素质学校干部队伍;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师德师能建设,使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发展水平都有较大提高。调整充实师资力量,努力解决好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认真分析教师实际情况,逐步进行中小学各学段之间教师的统一调配,优化组合;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一批有潜能、素质好的青年教师,争取造就810名在课改、教学研究方面起引领作用的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使五级教师梯队教师数达到30%以上。

1)学校根据本规划确定的教师发展目标,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途径、措施等进行系统策划。同时指导教师以“三讲三比”(讲政治、比师德,讲学习、比师能,讲奉献、比贡献)为主要内容,自我总结分析,自定个人发展目标,制定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学校将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和评价。

2)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敬业爱生为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扎实开展“师德讲堂”、政治学习、师德师风考评等活动,认真组织每年九月份“师德建设月”活动,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引领教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3)以提高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目标,以建设学习型校园、学习型团队为载体,进一步健全引领教师主动发展的校本研修机制。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德育工作水平、教学技能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为主要内容,将校级培训、教研组研修、个人学习研究等统筹安排,扎实开展“学术沙龙”、“教学论坛”、“课堂教学展示”、“青年教师评优课”、“名师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同时创造条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外出学习研讨。

4)切实加强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培养。在个人申报、同行推荐、学校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一批重点培养对象,在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科研、课程建设、学习进修等方面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创造更多的成长条件。探索建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考核奖励办法”,激励广大教师立志立业,主动发展,脱颖而出。通过师徒结对、学科工作室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学校现有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在培养骨干教师中的专业引领作用。

5)切实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开展校本研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素质中的组织作用和团队力量。各教研组必须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每学期选定若干主题,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引领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创新中不断提高。

6)根据实施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的实际情况,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师德师能的新要求,进一步整合完善师德、师能、实绩相结合的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

3加强文化建设。“蒙以养正 正己化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进一步完善“养正”文化实施方案; 结合学校改造工程,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和相应的文化设施,打造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本校、社区的各种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组织师生共建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等,争创常州市文明学校。

1)加强文化设施环境建设。规划建设学校文化广场、校史荣誉室、励志教育长廊、书画展室、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等文化设施。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确立主题,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将心理咨询室改建成“学习与心理咨询室”,既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服务,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与指导。

2)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校图书馆内开辟国学馆,配备国学书籍和电子书刊、邀请国学老师来校讲座、开展国学专题论坛,让学生走进国学课堂,诵读经典,搭建学习国学、继承传统的交流平台;开展学校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体现自主性、艺术性、趣味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加强课程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3)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在各科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反思。鼓励学生质疑追问、敢想敢说,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进行理想教育,引领学生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诊断。

4、创新德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目标,针对外来工子弟多、文明素养差的特点,确立以“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继续完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德育工作内容体系,与军校共建有机整合,完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在这基础上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创建德育工作特色,成为区、市德育特色学校。

1)完善以“习惯与人生”教育为重点,综合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等内容,研究建构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激励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体系,明确各学段不同年龄层次的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引领性。

2)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一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和常规管理,指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培养自省自觉的意识和能力。二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根据确定的德育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和开展主题明确、形式活泼、多元开放的德育活动。并充分运用学校橱窗、板报、广播、网站等宣传阵地,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三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关注学生思想情感,特别是要引领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学习,主动学习,引领学生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四是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和改进与家庭、社会的沟通,积极开发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如军校共建),以增强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合力,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同时也为学生健康成长、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重点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把师德高尚、乐于奉献、优秀的教师选聘到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定期组织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每月组织一次班主任工作沙龙,每学期进行班主任工作考核,每年评选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同时,明确其他教职员工的育人职责,并加强督促和考评,以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定期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学生思想工作的专题培训,以及开展专题研讨,努力提高全员育人的水平和实效。

5、加强课程建设。着眼创建人文德育、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协调的学校课程体系,进一步开发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实施方式的校本课程,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文化社团。并着力打造1-2门精品课程。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政策和省市区下达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各门规定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含研究性学习课程)按省市要求认真落实,与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展的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实际成效。

2)认真总结多年来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经验和成果,研究分析学校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在这基础上对学校实施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文化社团、环境课程等进行梳理和调整,提炼和完善,进行再研究再规划,构建起新一轮与国家课程相匹配、体现学校办学理论和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3)根据学校开展军校共建、“习惯与人生教育”和创建科技特色教育的要求,着力开发《红领巾辉映橄榄绿》、《养正》、《科技与生活》校本课程系列,精心设计,高水平实施,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精品课程。

4)着眼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将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开展书法、绘画、舞蹈、科技等文化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参与学生达到50%。各个文化社团和兴趣小组有稳定的指导教师,有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场所,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活动计划和评价机制。

6、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以打造本真课堂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建立起既有统一要求,又灵活开发的本真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使作业练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成为师生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业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都有较大提高。

1)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打造本真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体现本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学科特点,适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就是要追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真实、朴实、扎实,实现学科教学的自主、优质、高效。将根据这一基本精神,认真总结多年来学校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深入分析目前学科教学面临的新要求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制定深化教学改革、打造本真课堂和本真作业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目标、策略和推进措施进行系统思考、精细策划。

2)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将设立研究项目《打造本真课堂,追求优质高效的实践研究》,以项目为抓手,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课程理论、学科课程标准和先进教改经验,深入研究本真课堂的基本精神、基本要求和行为特征,积极探索打造本真课堂、本真作业,提高教学效益,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各学科教研组都必须围绕这一项目制定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都必须着力研究本学科构建本真课堂以及本真作业的具体策略,努力创出本学科的教学特色。

3)根据学校研制的实施方案,组织教师付诸行动,扎实推进。将通过“备、上、研、赛”等方式,引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认真落实,并勇于创新。“备”即抓好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力量,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真课堂的理念,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上”即上好每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体现本真课堂的基本精神,引领学生严谨踏实、好学乐学、善思好问。“研”即开展研究活动,围绕打造本真课堂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多个层面、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赛”即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可以在教研组内进行“本真课堂”赛课比赛,再在不同教研组间即校级赛课,通过赛课评课活动,展示教改成果,促进合作交流。

7、推进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教育教学研究系统,积极探索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初步建成设施先进、内容丰富、服务教育,运作便捷高效、师生共建共享的数字化校园。

1)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加强网络设备的管理、应用,完善网络中心机房建设,进行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形成一个应用基础平台和多个应用系统组成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2)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健全校园网站栏目,丰富校园网站资源,全面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建立完善教学教研网络系统,广泛开展网络教学和网络教研活动,依托网络平台建立共建共享的课程资源库。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的网络学习系统,帮助学生拓展学习领域,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3)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培训,建立健全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博客,点击回复,使博客成为教师交流的又一个平台。

8、培育教育特色。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将突出重点项目,深入研究,扎实推进,做出亮点,创出本校的教育特色和特色教育。一是建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重点,以军校共建为载体的养正德育特色;二是继续打造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科技教育特色;三是创建以足球教育为引领,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四是学校管理特色,探索高效、规范、民主、精细的管理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9、推进基础建设。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加快实施学校改造二期工程(行政综合楼、食堂、道路等);完善各项教育功能;改善学校文化环境;努力建设办学条件一流的农村优质学校。

第四部分  保障与计划

一、保障机制

为确保三年主动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卓见成效,学校将从以下方面予以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学校领导班子、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学校分管条线各处室,将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统一安排,落实任务,明确职责,既相互协作,又分工负责,做到“定人、定岗、定目标”。

各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必须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深入一线,亲历亲为,率先垂范加强学习研究,勇于改革创新,善于总结反思,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提高组织管理水平,提高专业指导水平。

2、建立工作制度。建立规划实施的过程管理和总结评估制度,规划制定,将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讨论,将吸收教师代表参与论证,以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征求教师建议,并积极征求教育主管部门、本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贤达人士的意见建议。规划审定,将召开教代会讨论审议。

规划实施过程,将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外聘专家组成的评估组,督促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每学期召开一次分析总结会议,实施一年半后组织一次中期评估活动,三年期满组织总结性评估。

3、制定实施方案。将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组织人员认真总结本校多年来改革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外地先进经验,在这基础上分类分块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对各项工作进行系统思考,具体策划,然后分工负责,分步实施。现拟研制《东安实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东安实验学校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东安实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打造本真课堂行动计划》、《东安实验学校校园改造、建设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东安实验学校科技教育工作方案》等六个具体实施方案。

4、重视科研引领。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整合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对学校教科教研进行整体规划,全面部署,充分发挥教科教研的引领作用。学校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围绕德育创新、教学改革、培育特色等重点工作设立科研项目,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和积极创新。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深化教学改革,打造本真课堂,设立研究课题,组织教师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立班主任研究会,围绕实施“习惯与人生”教育进行研究,同时鼓励教师个人或结伴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5、营造良好环境。坚持全面动员,全员参与,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读规划文本和相应的实施方案,帮助全体教师明确目标和任务,引领全体教师达成共识,自觉行动,形成合力。同时向学生宣传,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在校内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

加强与各级领导和政府各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加强与校友、社会贤达、热衷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以及广大家长的交流与合作,赢得社会各界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与本区各兄弟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

二、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156-9月):研制与论证。研究起草规划文本,组织领导、专家、教师代表论证。反复修改后交学校教代会审议。

第二阶段(201510-12月):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德育特色、教学改革、特色创建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同时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有关文件文献,并在工作中开始行动。

第三阶段(20161-20176月):实施阶段。依据规划和各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这一阶段将初步达成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打造本真课堂、德育创新等方面的目标,其他方面的规划目标也有重要进展。

第四阶段(20177-20187月):实施阶段。全面达成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

第五阶段(20188月):总结评估。对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实施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并接受上级部门评估。

本规划经教代会通过后实施。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201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