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以养正 正己化人 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发布时间:2015-12-03 08:16:04 点击次数:

 蒙以养正 正己化人 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2015年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20118月,武进区教育局、湟里镇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充分论证、全面规划的基础上,作出了撤销原东安初中和东安小学,组建九年一贯制东安实验学校的重大决策,新学校的诞生成为了东安教育史上新的里程碑。

组建后的学校占地面积65000,通过近几年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综合、教学、运动三大区域,建筑面积29477,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

学校现有初中和小学两个学部,共51个教学班,2257名学生,143名教职员工,其中专任教师136名,本科率分别为初中96.4%,小学67.5%,研究生在读和毕业6人,六级梯队教师33人,优秀教师率为24.3%

实验学校成立以来,前两年维持着一校两区的格局,2014年春,中小学部搬迁进入新教学楼,开始一体化运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遵循“平稳过渡、逐步整合、长远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立足常规、优化管理、发展内涵、提升质量”的工作方针,以基础建设为主线,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师生发展为根本,认真制定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扎实做好各项常规管理工作,确保了学校顺利过渡,建立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先后获得武进区级文明单位,常州市行风建设群众满意示范校,武进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武进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武进区廉洁诚信教育示范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创建了常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武进区和谐学校;并被评定为常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武进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常州市节水型学校。学校初中部连续六年获武进区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二等奖。

一、推进基础建设,推动学校整合。

新校成立后,首要的任务便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既是实现九年一贯制办学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机遇,为此我们把打造一流设施水平的现代化学校,加快形成一体化办学进程,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积极付诸于行动。

1. 认真制定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召开专题研讨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组织外出考察,邀请专家指导,综合教育教学要求、学生发展需求、特色建设需要,用一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论证,借鉴和吸收同类学校的经验,确定了按照“紧密型”办学模式,高标准建设新校的改造计划。并通过广泛的工作,取得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共识和全力支持,湟里镇政府把东安实验学校的建设列入了年度工作目标,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从而为改造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2. 全力推进工程建设。2012年底,一期工程全面启动,我们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阳光操作,规范程序,努力打造廉洁工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于2014年底,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分别为建筑面积16321㎡,总投资4000万元的4栋教学楼投资300多万元新建或改建的300m塑胶田径场、人工草坪足球场和联合器械区等活动场地,6面篮球场,2面羽毛球场等,从而结束了一校两区的格局

3. 高标准配置教育装备。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依据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Ⅰ类标准,投资600多万元,装备了6个理化生实验室,1个史地教室,2个科学实验室,1个科学标本室,4个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网管中心,1个微格教室,1个演播室,54个教室和各专用室均配备了电子白板,装备了校园广播系统,教学楼四周安保系统,门卫监控系统,开辟了FTP网络虚拟空间,整合了学校网站。在武进区体育局的支持下,添置了乒乓球台、篮球架、联合器械等体育器材设备。从而满足了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4. 合理进行功能室改造。我们利用原小学部教学楼,装备了面积近1000㎡的图书阅览室,在新教学楼建有4个漂流图书角;在武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指导下,创建了“养正乡村少年宫”,开辟了艺术、科技、体育、德育四大类等15个活动室。另外,还配置了5个音乐舞蹈室,3个美术室;将原小学部原食堂改造成体育器材室和羽毛球馆,添置了近10万元的体育器材。

到目前为止,学校的教学区,运动区,活动区建设到位,各区域内布局合理美观,环境整洁优美,教学设施先进,教育功能齐全,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回顾学校建设的过程,我们深深感到:区教育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区教育局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工作,为学校排忧解难。湟里镇党委政府领导心系教育,情系学校,不仅多次听取学校工程建设情况汇报,而且从整体规划到方案论证,从图纸设计到开工建设等各个方面给予悉心指导,上级的关怀给了我们极大地鼓舞。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许多企业老总,社会贤达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他们为学校的建设献计献策,慷慨解囊,无私捐资800万元,为新校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理清发展思路,提升管理水平。

新校的成立,既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的四年,学校正处于从两校向一校过渡,从形式到体制整合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融合过程,我们认真思考,理清思路,抓住工作重点,以文化建设统领学校工作,推动学校向健康、平稳、优质的方向发展。

1. 理清发展思路。两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聚了丰富的学校内涵,形成了许多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管理规范,如小学部的军校共建,档案室建设,科研制度日常化和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化等,中学部的班级常规管理策略、习惯与人生教育、教学质量监管机制等,具特色,有成效。基于学校实际,我们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确立文化立校的发展战略,并围绕这一理念,整合学校优势,把培育养正文化,实施养正德育,打造本真课堂作为学校内涵发展新思路,通过扎实的行动,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2. 完善管理制度。以上级各项教育政策、法规为依据,按照《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学校制定了《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章程》。同时充分尊重学校原有的制度和考核办法,按照“能统则统”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制度改革,修订完善了行政、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安全工作等例会制度,行政值日制度,班主任和班级月考核制度,病事假审批制度,购物审批制度,公务用车制度及差旅费报销标准,评选评优办法,职称晋升推荐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

3. 创新管理机制。近四年来,先后有2位副校长、5位中层调离学校,人员变化大。学校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提拔了2位副校长,增设2位行政助理。目前共有校级领导6人,设置行政办,小学部教导处,中学部教导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会计室等职能部门,在人员的配置上,充分考虑个性特长,工作经验和业绩等因素,力争做到人尽其才,优势互补,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同时,确定2位副校长分别为中小、学部的执行校长,具体负责学部的日常事务。经过几年调整磨合,形成了校长办公会、行政会统一决策部署,学部中层、年级组等共同参与、具体执行的工作规程,逐步建立起适切学校实际、较为成熟的条块结合管理机制,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

4. 加强民主管理。严格决策程序,坚持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凡涉及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商量,广泛听取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召开教代会讨论通过,统一思想后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等组织的作用,建立学生值日岗,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重视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学生监督和评价;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开通校园互动平台,让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提出合理建议……这种多元参与的管理机制,使学校管理形成了一种民主而开放的氛围。

5. 加强队伍建设。重视思想作风建设,通过会议教育,个别谈心,民主评议等方式,促进行政人员加强政治学习,提纯工作思想,自觉增强事业性、责任性和工作主动性,做到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团结协作,不断提升个人魅力和团队的凝聚力,打造敬业、勤政、务实、和谐的行政团队。重视管理能力培养,组织行政参加各级各类业务管理培训、助力培训、实地考察等,加强工作研讨,强化工作指导,在游泳中学习游泳,锻炼工作能力,提高管理水平。重视专业素养提升,要求行政带头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钻研教学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成为学科的领头人。两校合并以来,通过队伍整合,思想教育,工作历练,形成了一支较为成熟的管理队伍,行政人员思想素质好,工作热情高,业务能力强,现有高级职称14人,六级梯队教师8人,良好的形象和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教师的信任和尊重,每年的民主测评满意率均在90%以上。

三、推进文化建设,培育养正文化。

根据养正教育的基本理念,总结原学部校园文化传统,以建设“有文化、有特色、有品质的优质学校”为办学目标,孕育“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勇于担当,互助合作”的学校精神,培育养正文化,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1. 提炼培育学校精神文化。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动员教师共同参与学校文化的建构,开展文化表述语的征集活动,在充分吸收学校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的文化主题,办学理念,校训,三风,发展目标,学校精神等文化表述语。

办学理念:蒙以养正,正己化人。即从童年开始施以正确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能严格自律,端正自己的品行和心态,并以此教化他人。

校训:谦。谦虚,谦逊,谦恭,谦卑。谦者,自强;谦者,敬也;谦者,进步;谦者,宽容;谦者,受益;谦者,清醒;谦者,稳如山,柔如水,道德高尚,人生幸福。

校风:明理进步培育尊重规律,明辨事理,追求进步的良好风尚。

教风:博爱,博学造就充满爱心,勇于进取,博学多才的教师团队。

学风:谦虚,好学。培养坚忍不拔,虚心好学,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2. 优化学校养正文化环境。校园环境设计坚持教育性、知识性、激励性、艺术性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功能。

利用学校橱窗、文化墙展示办学理念、校训、三风、学校精神;绘制经典故事图案介绍中华传统美德;改造图书馆,开辟国学馆,搭建学习国学、继承传统的交流平台;布置羽毛球馆,创建少年宫,开展文化设施建设;命名楼名,走廊张贴宣传标语,弘扬养正文化;开辟养正教育专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学校养正教育要求;教室布置体现班级风格和特色的班训、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主任寄语,黑板报开辟科技园地、养正园地,营造班级养正氛围;教师自拟图片、标语、书画进行办公室文化设计和布置,彰显办公室个性和价值追求。通过全方位的校园立体文化布置,创设了浓厚的学校文化环境。

3. 丰富师生养正文化活动。一是认真组织“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校园传统项目,为学生搭建展现才能的舞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比赛、展示、展览等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促进学生在和谐中生活,在自信中成长。二是强化学生行为文化的熏陶,学校制定学生养正十要求,利用班团队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开展主题教育,进行知识竞赛,促使每个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抓住升旗仪式、“两操一课”、晨诵午读、吃饭散学、活动集会等一切机会,开展教育和评比,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三是教师文化活动,利用五四节、教师节、元旦、春节等时间节点,开展教师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元旦迎新联谊活动等,组织文明办公室创建评比活动,丰富教师文化生活,营造团结协作、阳光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四、实施养正德育,培育德育特色。

基于养正教育基本精神,坚持“生活德育”“行动德育”的理念,以养正教育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军校共建为载体,以习惯养成为抓手,不断拓展德育领域,拓宽德育渠道,逐步培育德育特色。

1.构建养正德育目标内容。认真总结小学部军校共建活动、中学部习惯与人生教育活动的成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整体思考,系统设计,一体化规划,制定了养正德育实施方案,提出“养德性,育正心;养习惯,育正行;养学力,育正智;养体魄,育正身”的德育目标。围绕各年级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确定各年级的教育重点,即低年级迈好入学第一步,中年级迈好生活第一步,高年级迈好青春第一步,初中生迈好人生第一步。把生活卫生、文明礼仪、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理想信念等教育融入各个学段,构建九年一贯、中小学接轨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并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完善教育内容,拓展教育空间,改进教育方法,力求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共同收获美丽的人生。

2.完善德育工作制度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构建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班主任,团队、学生会组织,家长委员会,心理教师等德育工作网络,加强德育工作培训和研讨,开展班级管理论文评比或案例研究,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加强与社区、关工委、派出所等联系,建立家校沟通平台,经常性召开家长会,密切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形成教师全员参与、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德育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制度,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和完善了师生日常检查评比制度,班主任月例会制度,班级管理月考核制度,优秀班主任和先进班级评比细则。

3.创新德育工作途径方法。围绕“养正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不断拓宽德育渠道,创新德育方法,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

一是营造氛围,结合养正文化环境布置,利用文化橱窗,黑板报,文化墙,电子屏,绿化带,走廊,个性化班级布置等,突出养正教育的德育氛围;国防教育园中,布置有主题为“志”的巨型雕塑,展现国防教育活动的发展历程的文化墙,向守志上将 “发扬革命传统,培育四有人才” 的题词,展示28年国防教育活动的1000余幅图片和实物的展览馆……一花一草,一墙一屏,发挥着养正教育功能。

二是课程渗透,充分挖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等课程资源,渗透养正教育;依托《红领巾辉映橄榄绿》、《蒙以养正》等系列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正德正行”,大力开展养正教育。

三是优化活动。开展中华经典阅读,八礼四仪培训,传统美德讲座,经典格言征集,养正童谣创作,经典故事演讲,“养正十要求”诵读等活动,内化养正要求;结合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和学生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渗透养正教育;综合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深化传统活动,两校合并后,在区人武部的关心指导下,于2012年举行了东安实验学校第三少年军校揭牌仪式,继续唱响“四季歌”,做到“八个一”,打造“军校共建”活动品牌,推动德育传统项目深入与发展。

4.优化学生素质评价。重视学生常规考核,根据 “养正”要求,制定班级一日常规检查评比制度,每天安排行政、教师、学生值日,从课间行为、出操就餐、环境卫生、文明礼仪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每天公布,每月组织评比养正少年,养正娃,文明班级。根据学校思想品德考核内容和要求,突出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每学期开展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开展评先评优活动,通过考核评比促提高,培养学生自省自觉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

五、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本真课堂。学校坚持把教学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积极打造本真课堂,以此为重点和抓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在严格执行减负规定的背景下保持较高质量,同时,在打造本真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

1.构建本真课堂。本真课堂的根本特征是“真实、扎实、朴实”。根据学校师资和学生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建设本真课堂的教学改革目标,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邀请专家指导,坚持“遵循规律,适切学生;循序渐进,扎实过程”的工作思路,依据各学科的特点,提出本真课堂的基本要求,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教学过程设计的科学性,教学手段应用的合理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学反馈的及时性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努力构建“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

2.加强教学研究。围绕打造“本真课堂”这一教改目标,开展了多层次的研究活动。一是自主学习研究,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组织教师代表外出学习交流,全体教师学习吸收“洋思教学”的精髓,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研讨,统一教师的认识,激发教改的动力。二是专家引领研究。加强和区教研室、兄弟学校的联系,每学期邀请教研员来校,从基本课型的认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安排,教学提问的艺术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三是团队合作研讨。根据学生实际,课标要求,围绕本真课堂的基本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教学目标确定和教学内容选择的研究”,“问题设计的研究”等,切实探索本真课堂的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设计、说课、上课、解题等比赛,邀请教研员和兄弟学校教师担任评委,同时行政蹲点各学科组,深入课堂听课,发现典型课例,进行教学示范,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3. 优化教学管理。根据建设“本真课堂”基本要求,细化教学常规,加强过程管理。一狠抓教学常规。组织教师全面落实教学工作“六认真”,教导处分别在期初、期中、期末,采用集中检查、互阅评比等方式进行常规检查。二是提升教学思维含量。要求教师做到课前细思考,认真研读教材,认真研究学生,精心设计教案;课中展思维,捕捉生成资源,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课后乐反思,督促和指导全体教师重视二度备课,课后撰写教学反思,期末征收教师随笔集。三是加强跟踪分析。每月召开教研组长例会,总结情况,集中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发现亮点和问题;期末召开由学校行政,学科组长参加的教学常规总结会,分析学科组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提出意见、建议和改进策略,进行学科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四是积极开展中小学衔接研讨,开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资源,在教室安排上,六年级并入初中部统一管理;在教师安排上,选择部分教师跨学部兼课;在教研活动安排上,加强六年级与初一的教学衔接。

4.加强质量监控。每学期初,教导处分年级召开年级任课教师会议,会议精心准备,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年级的班级情况、学生现状、学业基础、学科平衡、团队建设等问题,根据实际,学校提出明确的年级和学科质量目标,增强每个教师的质量意识和目标追求,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推行双休日自主训练,为了让学生在双休日期间有计划的巩固复习知识,教师根据一周的教学内容,自编双休日自主训练题,要求紧扣教学内容,平时的课堂练习和作业,重视基础知识,控制好难度和数量。

近年来,在学生生源不理想、学生学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小学生毕业考试优分率明显提升,低分率得到控制,中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中部连续六年获得武进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二等奖。

六、推进课程建设,培育学校特色。

根据养正教育精神,学生培养目标,积极推进课程建设,着力构建养正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

1.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课表和作息时间表上墙公布、上网公示,不分重点班和实验班,不以考试成绩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招生、教学、学籍管理和收费等工作规范有序。执行减负规定,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超过规定,不超量布置作业或罚抄作业,不违规为学生集体征订教辅资料。全面实施“艺体2+1工程,贯彻落实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上好体育课,因地制宜组织大课间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特别是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统筹规划,制订三级相互衔接计划,扎实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丰富的成效。20131月,常州市“综合实践方法指导课”的研究活动在我校召开,万丽老师的“实地考察”指导课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受到了市区领导和与会老师的好评。四年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屡屡获奖,万丽老师获省综合实践活动赛课一等奖,吴玲娟老师获劳技教师基本功竞赛区一等奖,市二等奖,潘旭兰老师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竞赛区一等奖;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常州市比赛中奖项多多。

3. 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养正课程体系,学校组织教师编制了系列校本教材《红领巾辉映橄榄绿》,《人与科技》,《蒙以养正》,作为必修课程,纳入课程计划,安排专任教师授课;依托乡村少年宫,搭建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和文化社团,落实辅导员教师,统一安排活动时间,开展培训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学校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丰富学校课程;以年级为单位,设立选修课程,如象围棋,古诗词创作,名著导读等,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4. 培育学校特色。几年来,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德育建设,科技教育,校园足球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养正德育的实施有效地把握了德育工作的关键,成为学校德育新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科技教育坚持数年,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目标内容体系,今年成功创建了常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在区教育局和体育局的关心下,积极开展校园足球建设,被列为常州市足球试点学校,成为学校教育新的生长点。

七、坚持以师为本,推动教师发展。

东安地处武进西南角,位置偏僻,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近四年中共调出20名教师,平均每年调出5名,其中六级梯队教师8名,边缘农村学校成为了新教师的实习基地。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师资队伍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正视现实,不怨天尤人;立足自身,重视教师培养,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巩固立校之基,发展之本。

1. 加强师德教育。一是榜样引领。有计划组织学习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典型事迹,观看优秀教师、道德模范事迹的视频报告,撰写学习心得;坚持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全体教师,弘扬爱岗敬业,充满爱心的教师职业精神,增强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自觉性。朱莉青、姚兵、裴文英、钱玉、吴梅娟等一位位老师被发掘,成为典型、成为榜样;2012年,市区领导来我校参加了“道德讲堂”活动,以身边教师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用小品、相声、朗诵、演讲等形式展现出来,与会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二是活动促进。精心组织师德建设活动,如“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征文”,“我的爱生格言”征集评比,168爱生行动等。组织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活动,让全体教师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提升师德素养。三是制度激励。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上级有关师德建设文件精神、法律法规,每年签订《师德承诺书》,加强纪律约束,要求教师守住师德底线,不越师德红线,改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依法施教、廉洁从教的自觉性。从整体来看,我校全体教师都能自觉遵章守纪,精神面貌好,工作积极性高,奉献精神强,涌现了许多先进的人物和事迹。

2. 重视师能建设。组织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增强教师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意识。学校有计划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活动,一是教科室统筹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培训,四年来,有二十多位老师参加了“送教下乡”活动,其中吴英娇老师被评为区“送教下乡”优秀学员,有三位老师参与区、市级“名师工作室”, 90%以上的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网络培训,裴红霞老师被评为省级“语文骨干教师网络培训”优秀学员。此外,还有硕士研究生学习、校长助力培训、“名师名校长论坛”等,做到培训经费落实,工作安排到位,确保教师安心参加学习。学校还采用请进来的方法,邀请魏星、沈亚琴等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及周边有影响力的名师等来校指导,组织各种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二是精心组织校本研修,采用专家指导,教研组活动,青蓝工程等方式,针对学校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从最基本的做起,重点突出教学设计中各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的设计流程培训和研修;教学过程中各个细节、各种行为处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培训和研修;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操作培训。教导处和教科室统一组织,计划周密,要求明确,时间保证。三是开展课题研究。四年中,共立项10个区级以上课题,8个课题结题,其中省级课题《基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区级课题《基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小学课内拓展阅读的实践与研究》,《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四个课题获得武进区优秀教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区级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中强化学生体验的研究》,《小学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有效性的研究》获得武进区优秀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 强化团队意识。由于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我校教师个体的的能力并不很强,学科权威数量较少,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十分重视团队建设。一是达成共识,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学校的发展目标,愿景规划,宣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凝聚人心,激发每个教师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引导教师自觉养成尊重别人,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的优秀品质。二是在学校全局范围内,重点建设好三支队伍,即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年级组团队,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教研组团队,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团队,行政人员分工蹲点,强化团队的组织领导。三是确立团队目标,使团队成员建立共同的追求,把团队建设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评选评优,职称晋升挂钩,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

明确的目标,可靠的策略,夯实的过程,促使教师专业在不断成长。四年中,共有裴红霞、蒋丽琴、陈亚军、陈婷、陈宽、赵红等6位教师研究生毕业或在读;裴红霞、万丽等2位老师被评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华红玉、许云峰等2位被评为常州市骨干教师,张伟明、张小峰、张瑜、董彩艳等4位老师被评为武进区骨干教师,钱玉、陈亚军、凌琴、陈婷等4位老师被评为常州市教坛新秀,六级梯队教师为33人,占专任教师24%;陈春丽、洪双琴、林苏华、陈亚军、罗丽华等18人次在省、市、区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共244篇。

八、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学校后勤工作围绕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一个中心,即安全稳定;做好两项服务,即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落实三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建立良好的后勤管理秩序,提高服务育人的水平。

1. 加强财物管理。学校财物扎口总务处统一管理,做到室室有人管,物物有人管,学校实验室,机房,档案室,卫生室,图书馆等专用室制度上墙,责任到人;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分类造册,管理规范,维修及时,使用效率高;建立物资采购审批、登记制度,进出手续齐全,帐目清楚;对学校各项设施设备定期检修,做好保养维修工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加强师生爱护公物,节水节电教育,强化日常的检查监督,检查结果纳入班级考核,纳入文明办公室评比,本学期成功创建了常州市节水型学校。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积极推行财务公开,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加强财务预算,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经费使用合理规范,账目清楚;执行收费定价成本核算,实行收费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 强化安保工作。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每学期签订安全责任状,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分配传递到各个岗位,学校门卫、食堂、校车、危化品、网络等专人管理;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投资近20万元完善校园安保系统,做到人防、物防、技防到位;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管理、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等安全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每月进行一次校舍、交通、消防、相关设施设备等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组织安全教育活动,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发放告家长书,进行安全逃生演练,组织学生体检,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确保了学校和谐平稳,师生安全健康,学校被评为武进区平安校园。

3. 提升服务水平。坚持服务育人的理念,总务处人员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及时解决师生教学和生活需求,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分析后勤工作,研究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办法和举措。特别在学校建设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认真做好各种专用室的调整安排,因地制宜解决各种服务矛盾和困难,想方设法为师生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学校食堂,校车采用托管的形式,但没有因此而放松管理,经常性组织检查,发放学生调查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召开食堂工作人员和驾驶员会议,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九、办学成效显著,发展业绩优良。

四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合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校园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1. 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蒙以养正、正己化人“办学理念指引下,不断深化养正教育,一是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德培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遵章守纪,文明礼貌,行为朴实,特别是占60%以上的外地学生,学习、做人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习惯有较大的转变,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认真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水平,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学生身心发育正常,体质体能良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合格率90%以上。三是学业成绩稳中有升,面对外地生多,学习基础薄弱的现状,我们坚持低起点,小步子,重基础的原则,面向每一位学生,不嫌弃学困生,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做好个别辅导和补差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今年中考取得了生均总分493.5的较好成绩,接近区平均。四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创建少年宫,组建各类兴趣小组,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需要。四年中,学校在科技、艺术、体育、各类征文等竞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获奖人次每年超过200多,科技、象棋、舞蹈等成为学校的优秀传统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有专长的学生,赵一龙、石小亚、蒋雨、蔡敏华等一批老师成为了有影响力的优秀辅导员。

2. 办学业绩优良。过去的四年,学校经历了从一校两区、一校两制向九年一贯制过渡的艰难历程,我们充分依靠上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克服了资金短缺的经济困境,师生外流的尴尬局面,两校合并的种种矛盾,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通过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干部队伍的调整与磨练,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教学工作的研讨与衔接,教师专业的学习与发展,学生习惯的教育与培养,边实践边反思边革新,学校发展势头良好,团结和谐,管理水平日臻成熟,整合过程健康平稳。

四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武进区文明学校,武进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武进区国防教育先进集体、武进区廉洁诚信教育示范学校,常州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群众满意示范学校、常州市关工委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湟里镇2013行风评议中,我校荣获第一名。

军校共建活动28年如一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3年,武进区人武部和我校联合举行了军校共建道德讲堂活动,同年,在武进区召开的国防教育工作会议上,我校作了专题介绍,有关媒体曾多次采访报道我校国防教育活动情况。我校的少年宫建设后来居上,一举走在了全区的前列,2015年,常州市文明办在我校举行了全市少年宫建设现场推进会,得到了市区领导和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四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连续六年获得武进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二等奖,语文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先进经验在区教研会议上作了介绍;学校的科技教育、校园足球、养正德育等特色建设初见成效。良好的发展态势,赢得了上级和社会的认可,2013年,我校举行办学情况汇报会,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为学校建设捐款近800万元。

回顾过去的四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需要加快实施;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名优教师数量偏少,缺乏学科领军人物,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机制的探索仍将是学校的重大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培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不断的深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以本次督导评估为起点,进一步研究制定好下一轮发展规划,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创出新的业绩,实现新的目标。

 

2015. 11. 25